《读通鉴论》是明末清初卓越思想家王夫之有关古史评论的代表作之一。
王夫之,字而农,号薑斋,湖南衡阳人,晚年隐居衡阳石船山,学者尊称为船山先
生。生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崇祯十五年(1642年)壬午科举人。明亡后参加
南明抗清斗争,后来放弃政治活动,退隐乡闾间,在极艰苦的条件下,以著述终其身,
共计成书数十种,达300余卷。
《读通鉴论》是王夫之阅读司马光的历史巨著《资治通鉴》的笔记,全书30卷,其
中秦1卷,西汉4卷,东汉4卷,三国1卷,晋4卷,宋、齐、梁、陈、隋各1卷,唐8卷,
五代3卷,另附《叙论》4篇为卷末。
这不是一部单纯的历史著作。首先,它是阅读另一部历史巨著的笔记,其中每一节
都是针对《通鉴》所记的某一段史实而发的议论,如果不参照《资治通鉴》而单读《读
通鉴论》,就会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其次,这部书是一个思想家的历史沉思
录。它既折射了明清之际那段血与火的历史之光,又积淀了一个当时心境极为痛苦与矛
盾的思想家的深邃反思。所以,总体水平远超出一般史书。
卷一·始皇·三【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更替,这道理,读过点书的同志都知道。于是,同志们就喜欢寻找历史的规律,历史也总是给出很多惊人相似的答案。规律之所以成为规...
明末诸老,其在江南,究心理学者,浙有梨洲(黄宗羲),湘有船山(王夫子),皆卓然为大家。然梨洲贡献在学案,而自所创获者并不大。船山则理趣甚深,持论甚卓,...
孙氏之不足与言治理也,而未尝立一权谋名法之标准,则江介之士民,犹且优游而养其志。诸葛公贤于孙氏远矣,乃尚名法以钳束其下,人皆自困于名法之中,而急于事功以为...
1.主张郡县优于封建、科举优于乡举里选 《卷一·秦始皇》:「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国祚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呜呼!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
读书比较少,也比较浅,所以读完《读通鉴论》,最大的感觉是老先生甚爱翻案。其实,会读这本书,是之前读了《宋论》。以前以为岳飞之死,是秦桧下的毒手,,王...
船山颇善言兵,论李广与程不识将兵一段立论精妙,让人叹服。亲历神州陆沉、铜驼荆棘的惨痛,书中处处可见作者的夷夏之辩。要是知道几百年后他的书上印着”清 王夫之“,...
《读通鉴论》 是大明船山先生关于温公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的史论合集。书中所论皆是针对通鉴史实而发,因此需要两本搭配着看(不得不二刷通鉴)。前后断断续续历时近三...
原文刊发于《船山学刊》2021年第5期第14至21页 作者介绍:张学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摘要:中国哲学与历史学的关系最集中地表现在:历史著作的撰写中必然有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