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十年浩劫结束,苏联解体之后,本书所涉及问题的是是非,早已十分明了,再谈文中这些批评、见解如何正确和基于善意,而攻击他的那些观点又如何荒谬和偏执,今天看来就显得有些多余了。我们固然佩服纪德的先见之明:早在半个世纪前,他就看出苏维埃政权要解体的种种征兆,并且提出了忠告。我们固然也钦佩纪德坚持正义的勇气:在世界范围左翼思想成为主流思潮的红色30年代,他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题,站出来讲真话,触怒当时以苏联为核心的进步力量。对与错,从来就不能以一个政党、一条路线或一种思潮来划分,这一点早已被历史屡屡证明了。今天读《访苏归来》,最发人深省的,还是纪德这次面对大是大非急转弯的思想轨迹和心理历程。我们在敬佩之余,要看一看一代知识分子的佼佼者,如何不避艰难,走了这样一段历程。
纪德的这本书比他的小说让我读着快捷,却比他的小说让我读得痛苦。完整看完之后,又重新放在桌上,等着慢慢再读。这个深秋初冬,它成了我桌上不离的伴侣,到我今天想要...
看过《赤都心史》,书中透露出一股默默地文人情怀,略带感伤的笔调,比较纠结的心理伴以优美无比的语言,让我忘了这是本纪实文学。其实纪实并不重要,记心即可。 讲真话...
薄薄的一本小册子,这两天跟着我从上海到杭州出差、又去苏州扫墓,在苏杭阴冷的小雨中断断续续的看完。看完了之后,我一直在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们是否还尊重内心...
1937年6月,面对潮水般的指责声,纪德写下了访苏归来的补正。他写道:毫无疑问,任何民族都不会如此大气,投入如此险恶的一场试验。 的确如此。
[法国]纪德 法国作家,194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纪德(1869-1951),于1936年6月17日应苏联政府的邀请,以国宾的身份出席高尔基的葬礼,并对苏联进行了为期十周的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