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你的书影音生活
本书写于1995年底,原是作者《现代哲学的维度》一书的“导言”部分。作者借现象学转向人的基本意识来:“感知-记忆--想象”,其中“记忆”的创伤化更在意识与无意识之间成为意识重复或置换的关节点。作者从“记忆”的认同和“想象”的置换等角度分析了以“国家”观念为体和以“个人”生存为体的两种创伤记忆类型,并选取了“社会意识”与“个人意识”的个案进行分析。作者采用了“现象学还原”的方法,语言简洁,逻辑严密,
(三星是因为我不知道要给几星) P321: “问是一种视角,一种介入,隐含着问者的期待,即提问的方式意向着答案。” 是否可以推论:言说本身——无论以什么方式——都...
张志扬是谁,墨哲兰又是谁?他写的文章,在学院派学者眼里是如此的放肆,但是内容却又如此真实。在他的文章里,我似乎看到了八十年代刘小枫真正的思想来源。这一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