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菜根谭》,取自宋儒汪革语:「人就咬得菜根,则百事可成。」意思是说,一个人只要就够坚强地适应清贫的生活,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会有所成就。明于孔兼在为《菜根谭》写的(题词)中,进一步阐述道:「『谭』」以『根谭』名,固自清苦历练中来,亦自栽培灌溉里得,其颠顿风波、备尝险阻可想矣。」又引用洪应明的话说:「天劳我以形,吾逸吾心以补之;天阨我以遇,吾亨吾道以通之。」于氏的解释,增加了这样一层含意,即一个人面对厄运,必须坚定自己的操守,奋发努力,辛勤培植与浇灌自己的理想。乾隆间署名三山病夫通理的(重刊菜根谭序)则说:「凡种菜者,必要厚培其根,其味乃厚。」并引月古语「性定菜根香」,说明只有心性澹怕沉静的人,纔能领会其中的旨意。
《菜根谭》成书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它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清乾隆间编纂《四库全书》,连「存目」都未收入。但是近年来,一股《菜根谭》热风行于海内外,人们将其与《孙子兵法》、《三国演义》等书一起视作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这是出于何种原因呢?对此,本文作一简略的分析。
洪应明生活的年代,明朝已全面走向衰败,这不仅表现在朝纲废弛,吏治黑暗上,整个社会、文化也呈现江河日下之势,这一点从稍前于《菜根谭》问世的《金瓶梅》中已可见一斑。一些有见识的知识分子,在经历了仕途的风波挫折之后,纷纷退隐江湖。他们既不愿意与当权者同流合污,也不愿意违心迎合鄙琐的社会风气,于是,表现隐者高逸超脱情怀的作品大量出现,《菜根谭》就是其中的代表。
总的来说,《菜根谭》反映了明代知识分子佛、儒、道三教合一的思想。或者说,是著者揉合了儒家中庸之道、释家出世思想和道教无为思想,结合自身体验,形成的一套出世人世的法则。
从小就听说这本书,但我打小就是个食肉兽 听了书名自然大感无趣 拿到书之后有些意外 这是一本好书,值得放到书架上
大学毕业后看了这本书,也没有完全看完,作者写了这么多,我感觉就是离不开两个字:“中庸”,我个人喜欢做人中庸的风格,看了这书后,感觉自己也更中庸了,在当今的物...
《菜根谭》全书由原文、译文、评点三项组成的条目一共360个,上至治国、平天下,下至修身、治家,人世中的大道无所不包。政治家能够从其中找到经邦治国的谋略的比如"居...
《菜根潭》中说:“不宜暴怒,不宜轻弃”。好脾气是一个人在社交中的最佳着装,也是一个人一生的财富。上天给予人同等数量的福气,有人通过脾气消耗了福气,有人则控制...
污泥不染,知巧不用。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杰,近之而不染者为尤洁;智械机巧,[酷] 一般人最易疏忽的,就是人在得意的时候,往往埋下了“骄恣必败”的种子,老子 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