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建筑和历史文化古城的保护在世界上已经形成热潮。这股风也吹到我国,但我们对它的基本理念其实还很隔膜。陈志华先生用自然优美、精确平实的笔调,从历史、文化、建筑风格和民俗等多个角度,介绍了意大利近20个历史文化古城、数百幢古建筑和对它们的保护。读者在阅读的愉悦中,不知不觉对意大利人民尊重文化、爱护古建筑的非功利性态度和科学精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对当前世界上关于保护文物建筑和历史文化古城的主流理论、原则和方法有了大致的认识。
随文配有数百幅图片,包括地图、建筑照片等等,有的十分罕见,使本书不仅具有阅读与收藏价值,还可以作为意大利古建筑旅游的指南。
正因为高,所以不但不能简化,不能放大细节,恰恰反而要夸张细节的精致,才见得建筑物的雄伟。
从著名的纳沃那广场(piazza navona)北头向西到维克多艾玛努勒桥头(ponte vittorio emanuele),有一条考洛纳里街(via ...
所以,保护旧市区,就要保护它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和风尚习俗。这就意味着,要留住原有的居民。
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是,施工过程中,铲掉旧抹灰层后,发现墙体曾经多次修补,每次所用的砖和灰浆不同,砌法也有差别。于是,新抹的灰,就在墙体的每个变化部分留出一...
罗贝多说,不但文物建筑的扩建要采用最新的风格,以拉开历史距离,在历史地段里造新房子,也不能仿古,也要采用最新风格。
是边看城记边啃这本书的,但是相信我,之所以啃,绝对不是因为书不容易看,而是对于一个地理及历史都烂到文盲程度的家伙来说,看这本书确实是要用啃的。睡前读物,又...
大概建筑学专业到意大利都会参考的书目,而且,也是国内较早比较“专业”谈意大利建筑的书籍。 在当时对西方懵懂的了解的背景下,确有重要意义。 书中涉及大量文物保护...
虽然写于八十年代初,但感觉那时候的意大利生活水平和人文素质比今天的中国还要高。书中的不足是有些重要地方没有讲,比如博洛尼亚,据说那里有世界面积第二大的旧城区...
如果可以,在一年才走完了半程的时候我愿意把它评作年度最美的书。 不仅仅因为它平缓近人的文字,还因它那些精心挑选,和文字辉映的美图。 作者从极专业角度,带着读者...
其实我读的不是着一本,是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6年出的,是《建筑文库》其中的一本,定价6.50元。很薄很小的一本小册子,里面的字也小行距也小,一共158页。 ...
意大利古建筑散记的短评(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