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首先继承了中世纪救赎传统,并努力把这一传统传递给近代社会。正是在这一点上,他与坚持世俗理性的启蒙运动发生根本性的分歧。卢梭是一个颠覆性的二传手。他传出的是一个爆炸性的烈球。他的颠覆对象并不是彼岸天国,那一天国已随上帝远去。他要颠覆的对象,是此岸文明结构——从世俗生活一直到政治王国。他的理论包装是历史复古主义的悲观色彩,其内里的填料却是一种可燃可爆的道德理想主义:重建道德共同体,重建世俗社会。政治结构、文明规范。在这个意义上说,卢梭理论是一种早产的解构主义,社会政治上的解构主义。因此,它一旦落地引爆,就不仅仅是一场英美式的政治革命。它要把政治革命延伸为社会革命,把社会革命延伸为道德革命,把一次革命引申为不断革命、继续革命、再生性革命。用罗伯斯庇尔的话来说,那一场革命不仅仅是一场国内战争,也是一场国际战争,更兼一场宗教战争。
近代契约论起源于古希腊斯多噶学派,最早由德国思想家蒲芬道夫所阐述。与洛克,孟德斯鸠一样,他的契约论是两维契约论。一维指向社会起源:人们以契约...
3、至于道德理想主义本身,作为一种批判立场,应从制度层面退出,在制度层面外安营扎,建立政治批判系统。制度操作体现实然,政治批判体现应然。制度形成过程内部已...
发信人: Isaiah (SKIASONARANHR), 信区: Reader 标 题: 朱学勤原谅,我也绝不原谅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at Jan 15 22:00:02 2011), 站内 学术史的垃圾桶里装满了低估朱...
道德理想国的覆灭 ——卢梭的精神悲剧 一、引言 死亡不是长眠,死亡是不朽的开始,一句墓志铭,更像是一句叹息,也是对卢梭的哀叹。 卢...
幻象与双生 ——读朱学勤《道德理想国的覆灭——从卢梭到罗伯斯庇尔》 把1968年法国五月风暴中大规模学生游行的场景置放于《蝴蝶君》这么一部从任何角度看过去...
重读《道德理想国的覆灭》,这本书的关键词是“政治神学论”、“越界”。 朱学勤认为,政治神学论是中世纪“神学政治论”的变相延伸。放弃了神学形式,但是没有放弃神...
本书是朱学勤先生的博士论文,也是10多年前对我影响最大的一部著作。法国大革命和中国的“文化大革命”终究是要拿出来比较的,新内圣终究是要开出新外王的,娜拉出走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