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总结了中国人的素质共二十六条,引证丰富,文笔生动。或褒或贬,无不言之成据。时至今日,读来仍使人警醒与深省。本书所概括的中国人,是晚清时期的中国人,书中不免褒少贬多,因此笔触略显低沉,还不乏偏颇之辞。由于作者是一位西方传教士,他的立场和观点,无疑会受这一身分的局限。他的视角与结论总摆脱不了西方的价值观。然而我们不必苛求前人。公平地说,他在揭示中国国民性与中国晚清政体同中国现代化之间的深刻矛盾方面,的确不乏真知灼见。对此今天的读者自有判断。
要改革中国,就一定要在素质方面追根溯源。
基督教文明最好的结果,就是它所造就的美好人生
儒学的最终结果就是中国。
作为一个在中国山东生活了多年的美国传教士,他对中国人素质的评价可谓贴切而中肯。读过这本书会发现,中国国民素质中最基本的一些因子,在今日仍然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
没看这本书前,我自己很少思考中国人国民性的问题。看了这本书,不得不佩服作者,一个外国人,能把中国人的总结得这么精准到位,实在难得。虽然有些特征已经模糊并且不...
引言 引言中,作者表明自己的身份是作为传教士来记录下自己在中国对中国人的感受,且这些感受同样地在其他外来者那里有着相似的体验。他自己承认本书关于中国人的印象并...
不知为什么,我们谈国情的时候,从来不包括人口素质。其实这是不妥的。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一个国家建设得好还是坏,管理得好还是坏,人...
前阶段在图书馆借了本书,名字叫《中国人的素质》。上周把它看完后,对我来说感觉挺有价值。 我为什么在图书馆选这本书看呢?首先是这本书的名字与作者吸引了我。这本书...
中国人的素质的短评(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