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凡勃伦于1899年出版的首部著作,一经问世立即引起轰动,成为当时知识分子人手一册的风行之作。作者通过研究制度的起源,观察社会上的经济现象,尤其是上层阶级的有闲特权与消费特征,来探讨制度与经济现象之间微妙的关系。书中对社会现象、消费行为、人类心理的剖析鞭辟入里,说明了习惯、文化和制度如何塑造人类行为,以及人类行为的变化怎样影响经济。同时又从有闲阶级的角度出发,阐释了其产生、发展的过程以及其中所折射出的经济意义。
◎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讽刺作家。
——《时代》杂志
◎ 在大萧条那样的黯淡岁月里,没有一个人能够理智地对待当时的社会制度,而凡勃伦却是例外。
——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斯(经济学家、原美国经济学会会长)
◎ 凡勃伦给世界带来了一种令人困惑的影响。他像来自另一个世界的访客,以超然的眼光冷静地剖析时下司空见惯之物。他平常思想里所熟悉的一切,就像外力在他身上炼成的奇妙产物一样。在社会科学的领域里,没有任何一个心智的解放者能像他一般摆脱环境的微妙钳制。而在思想探究的领域里,我们几乎再也找不到一个像他一样锲而不舍的人。
——威斯雷•米歇尔(经济学家)
◎ 自内战以来,在学术成就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刘易斯•芒福德(哲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
◎ 《有闲阶级论》对于经济的研究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服饰、运动、家居装修到工业、商业、学术、教育、阶级、宗教信仰……凡勃伦犀利的目光、独特的视角,即使在百年之后的今天看来也同样令人震撼。
——玛莎•班塔(美国加州大学特聘教授、原美国研究协会会长)
◎ 这本书,部分是经济学,部分是社会学,部分是历史,还有部分是文化人类学。
——理查德•帕克(传记作家)
北欧神话的另一个特色就是神明会死,而且神明智商还不乏有智慧的巨人族。
记号
前些日子晚上宅寝里看《生命之树》的导演泰伦斯•马力克的新电影《通往仙境》,朋友在一旁凑过来瞅几眼,看着荧幕里大量的视觉符号式景观,零情节性如同加...
首先放上译者制作的图表,这个总结的比较好,有助于理解凡勃伦的分析框架。 一、 在掠夺型社会中,生产性劳动成为卑微低贱的象征,富有者凭借摆脱生产性劳动,参与战争...
这本书花了我颇长一段时间才终于看完, 来自1899年的一本书,大量晦涩的字眼,还是英译中的,常常反复看几遍,才终于能体会到一点某一句话的意思。 分析社会现状的书,...
《有闲阶级论》著于1899年,彼时的美国社会已形成了垄断组织主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格局。凡勃仑从制度角度观察了这一社会现象,探讨了阶级分化,批判了有闲阶级的...
01.有闲阶级起源于野蛮时期(蒙昧-野蛮-文明),这个时期的典型文化特征是以掠夺为荣、身份制和金钱攀比风气。人类工作分化成了劳役类和功勋类两种,有闲阶级就是专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