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根据作者的博士论文而改写的一本民族志。为此,作者先后在1989年和1991年两次回到他以前曾经生活过7年的下岬村进行实地调查,结果发现光是礼物之流本身便是十分复杂的社会实践过程,于是将他的研究目标限定在农村礼物馈赠文化方面最后成书。
·礼物经济与关系网络在经济上,对农业生产和私人资金的需要、对各种形式的互相帮助的需要以及对社会保障和社会支持的诉求是下岬村村民对其关系网络严重依赖的原因。...
//不知这是第几遍读了,民族志写作依然很值得学习。有一个小问题没搞懂:(私人)服务为何能被归入“礼物交换”?没能在前文综述中找到答案。——————————...
起源:
住到下岬村两天后,我在一次聚会上告诉我的村民朋友说,准备对日常生活中的礼物交换作一次系统的调查。许多村民不理解怎么会对这么一个简单、明白的事情感兴...
我刻意地关注了人情的道德和感情方面,因为在早期研究中。这种忽略的原因在于,以往的研究强调把人情看作是一种可交换的资源或是理性计算的结果。我相信,下岬村民的...
乡土社会里的礼物流动 ——读阎云翔《礼物的流动》 摘要:本文从中国传统而独特的社会文化角度考虑,将关系、道德与其他一些本土概念(如人情、面子等)作为从总体上理...
在《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中,作者提到礼物的馈赠对于维护关系网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关系网络在传统中国社会起到如下几个作用: ...
本书是阎云翔的第一部民族志,也是其利用下岬村田野资料审视中国社会的系列研究和著作的“原型机”。田野体验源于其受人类学训练之前在下岬村的七年生活,后来又折返回...
在我看来,阎云翔自己的故事好像是一个交集:一边是美国式的个人成功故事,另一边是背着历史包袱的当代中国的缩影。一大一小,一个个人与一个“整体”,多多少少能显示...
“一个奇怪的乱”用礼物的交换来理解南北方人的差异本人不能同意,首先,”南方人精于算计,北方人重义气“,这个前提就有问题,什么标准是义气,什么标准是算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