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引用圣桑的那句名言“音乐始于词尽之处”的后面,还有着这样的话:“音乐能说出非语言所能表达出的东西,它使我们发现我们自身最神秘的深奥之处;它能传达出任何词不能表达的那些印象和‘心灵状态’”这种“心灵状态”,在我看来就是由感情所滋养出来的,情感.心灵一音乐,就是这样三位一体呈现出来的奇迹。我想这就是我能坚持十年来写音乐的原因吧?十年的日子并不算长,但什么事情能坚持十年,总会有其顽固的理由和原因的。
在本书中,收集了这十年来我所写的所有有关音乐的篇章,最早一篇《最后的海菲兹》写于十多年前的秋天,那情景还恍如昨日,灿灿的黄叶和灿灿的秋阳一起辉映在我的窗前。为使得这本书有更多更新的内容,我又在这个秋天里赶写若干。我将这些文字分为三辑,第一辑大多是听音乐会或听唱片的感受和感想;第二辑为有关流行音乐和民间音乐方面的理解和断想;第三辑写有关古典音乐的印象和感悟。当然,只是一点区分,它们之间是有着相通相关的联系,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织。重要的不在刻意的分类区分,而在于这些篇章里,有我十年深深浅浅的脚印和圣桑所说的那种任何词语都不能表达的“心灵状态”所谱就的情感谱线。
一向认为自己没有音乐细胞:小学时,曾试图学弹琵琶(因为其它乐器的兴趣小组都满额了,而每人又必须加入一个),结果,琵琶没怎么学,倒是发现自己再也不能玩弦乐器了...
那时候看这本书,是听了同寝室里学大提琴的女孩子说,书的文字很不错,拿来一看,果真不假。肖复兴的文笔委实是不错的,不过多少带着写矫饰的繁华,让人觉得,他对文字...
肖复兴的音乐笔记完全不同于陈丹青的音乐笔记,应该说肖复兴的音乐笔记注重的是对某一乐曲的听后感。初看时感觉肖复兴是想尽可能地用自己全部的文字在书面上重现古典音...
这本书陪伴自己已经五 六年的时间。说来也巧,大学时从图书馆借来的这本书,明明草草的看了一下就还了。管理员说一直没有还,所以自认倒霉的掏钱买了一本,结果又被...
如今网上关于古典音乐的资料多了,但是这本书在上世纪90年代成书,并且那时作者就具备了相当的音乐素养,还是非常不容易的。这本书作为对古典音乐的启蒙还是不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