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梁羽生的小说中,反映明代豪侠领导义军反抗暴政及表现统治阶级内部忠奸斗争的作品有《萍踪侠影录》《散花女侠》《联剑风云录》和《广陵剑》等。
本书讲述明末少侠陈石星与侠女云瑚行侠江湖的故事。
× × × × × ×
谈武侠小说,不能不谈梁羽生,不能忽略他在平淡中飘溢出来的独特韵味。就新派武侠小说而言,古龙是小字辈,金庸是后行一步的人,梁羽生则是时间上的“大哥大”。正是由于他无意闯入武林,才造成了本世纪最壮观的文化景致——武侠热。 梁羽生文学功底很深,言辞优美,描写生动,文中大量运用诗词,独树一帜。只是在情节上的描写稍逊与金庸与古龙,但其作品仍很值得一读,不愧为三大宗师之一。
梁羽生的武侠小说,上接《儿女英雄传》以来的侠义小说和民国旧武侠小说,开创新派武侠文学;下启金庸、古龙的一片天地。他这样评价自己在武侠小说界的地位:开风气者,梁羽生;发扬光大者,金庸。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和金庸共同扛起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大旗,“金梁并称,一时瑜亮”。梁金并世之时,曾主张“侠是下层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品德的化身”,将侠行建立在正义、尊严、爱民的基础上,摒弃了旧派武侠小说一味复仇与嗜杀的倾向,金庸更将之提升为“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梁羽生小说以实在的文史知识和古代诗词见称。语言文采飞扬,字里行间透出浓郁的书卷气,故事中常常将诗词歌赋、民歌俗语点缀其间。他的小说技法以传统继承为主,多用章回小说的形式铺张故事,小说回目意境深远,对仗精巧,情节推展明显具有怡荡有致的韵律感,叙事中也带有明显的说书人的口气。其武侠小说中的人物道德色彩浓烈,正邪严格区分。他的武侠作品,每一部都有明确的历史背景,小说情节构置巧妙、稳厚绵密。有人认为梁羽生小说的缺憾在于“乏味”二字,究其原因,可能还是因为梁先生始终保有一种“正统”文人的姿态。梁先生自己也说:“可能我也犯过“离奇 ”的毛病。但我的作品中“离奇”不是主流,不是我的风格”。
小说的结尾,陈石星一曲《广陵散》未终,便与云湖天各一方,永不相见。广陵散绝,情难断,纵然阴阳相隔,彼此永定终生的情,却无法隔断。古人对爱情的从一而终,显得那...
曾经嗜书如命,当年小学时翻到的一本残缺不全的,却一直想不起来名字的这本《广陵剑》,竟恍恍惚惚挂念了将近二十年。 时至今日,一切都从纸张转化为0和1,想看什么似...
论武侠小说的成就,绝大多数人会推崇金庸,剩下的那部分人基本推崇古龙,而甚少人推崇梁羽生 实际上把武侠小说改编成电视剧,还是梁羽生的作品最适合 金庸以情节与结构...
霍天都成了张丹枫大弟子了,这与散花女侠的设定矛盾了。 张丹枫已经七十多岁了,与联剑风云录的说法六十多岁又是矛盾了。 云蕾已经去世了,点苍山大战时稍有出场,此后...
庄子的夫人去世之后,惠子吊丧,却看到庄子在鼓盆而歌。 这便是先秦道家圣贤的超拔了,所谓“圣人有情无累”,大概如此。可是有人出世,却也有人入世,于是更多地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