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词文选评》:当来自戈壁滩的沙尘暴吹袭首都北京时,当克隆技术已达到可以复制人本身时,当生产技术的种种发展造福人类而又反过来每每危及人类时,我们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庄子的著名寓言——七窍凿,混沌死。二千年前这位诙诞的哲人此一惊世骇俗的论断,固然不无虚无主义的偏颇,然而我们不能不惊叹,它于荒唐之中,冷峻地道出了一个真理,作出了一种验证于百世之后的预警。诚然,人类不可能因此放弃对包括科技在内的生产力的开发;然而当先民“麻麦蠓蠓,瓜瓞唪唪”(《诗·生民》)的歌唱,在今天晋陕深沟巨壑密布的光秃秃的黄土地上,已成为杳远的梦影时,我们是否应当警省。
1、“东坡居士”的由来
世人多知道苏东坡,反倒称苏轼的少,他的字子瞻更是只出现在子由的和诗里。原本只觉得东坡这个号很浪漫,特别是他与佛印和尚打嘴架时的“秃驴...
答径山琳长老作者:苏轼与君皆丙子,各已三万日。一日一千偈,电往那容诘。大患缘有身,无身则无疾。平生笑罗什,神咒真浪出。(注释:人身本来就是自然的一部分,由...
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其一)①半醒半醉问诸黎②,竹刺藤梢步步迷。但寻牛矢觅归路③,家在牛栏西复西。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
书上元夜游1己卯上元2,予在儋州3,有老书生数人来过4,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5,屠沽纷然6。归舍已...
中学时起对苏轼便极为偏爱,除课本所选录之外,对其诗词文赋熟记者亦在数十篇之上,至今忆起也都还能脱口而出。 然幼时之喜爱,多浮于诗文表象,单纯觉得美、觉得读来...
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1037年1月8日) ·导言 野雁见人时,未起意先改。 君从何处看,得此无人态? ——《高邮陈直躬处士画雁二首》之一 一位画家朋友请苏轼为他的画雁...
苏轼作品选共读须知: 共读书目:《苏轼诗词文选评》 作者:王水照 领读者:苔米 共读时间:7月1日-7月24日(周日休息) 押金:19.9元 奖学金:全勤奖(10元)+优秀发言...
无人不爱苏轼。 爱苏轼的豁达乐观,爱苏轼的不骄不躁,爱他面对人生坎坷时的云淡风轻。 一如林语堂所说: “苏轼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
读到元祐之后,便急急地翻看后来发生了什么事,却没有想到是这样的无能为力。对照之下,再看那些满面风霜之时所写的文字,没有一丝后悔,没有一丝怨怼,处处皆是自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