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124人评价
高阳 / / 辽宁教育出版社 / 236页 / 平装 / 9.30元 / 1998-03
高阳的诗学造诣,由本书可以体现。他的说诗,紧扣本文字句,博引书证,以贯通全诗脉络,抉发作者隐曲为用力所在。《“诗史”的明暗两面》言及除杜甫直笔写诗史“明”的一面外,还有如吴梅村以隐笔写史和李商隐以隐笔与个人情感秘密那样的“暗”的一面。前者固有待诗与史的互相诠证,而后者更须细心勘探,高阳说诗的兴趣自然在此,他的创获也正在此。书中分析义山诗所隐情事,和诗史互证明清之际时事的诸篇,堪称他这一观念的的实践成果的代表。
陈寅恪纲纪之说如此:
“若以君臣之纲言之,君为李煜,亦期之为刘秀;以朋友之纪言之,友为郦寄,亦待之以鲍叔。”
鹿钟麟固非曹彬,溥仪更何足与李后主相提并论?陈寅...
“齐州祸乱何时已”,齐州非禹贡的齐州,老老实实指济南,指山东。
“今日吾侪皆苟活”,《报任少卿书》:“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则知“苟活”二字亦...
昨天上了上校內網,發現幾年前曾是個中毒很深的陳寅恪廚啊(其實現在又何嘗不是)。不由得翻出有關寒柳堂詩、而自己又不太認同的這本書重新翻了翻,寫了幾點異議。 甲...
高阳是一位小说家,但是我没有看过他的任何一部小说;我看的是《高阳说诗》,于是认定他是一位学者,稽古钩沉的功夫根本不是我们这些国学史学文学小侏儒加弱智能够议论...
高阳说诗的短评(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