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法国著名哲学家保罗·利科继《意志哲学》和《历史与真理》之后的第三部主要著作,是关于隐喻的专著。全书由八篇论文组成,分别阐述了隐喻与符号学、修辞学、语义学、诗学和诠释学的关系与理论。作者系统介绍了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柏拉图以及西方近代哲学家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一直到现代语言学家对隐喻的看法,并从词汇、句子等不同角度对隐喻这一千古之谜作了深入细致的探讨。
正是基于对隐喻问题在语言哲学和诠释学中的重要地位的认识,利科从修辞学、语义学、符号学和诠释学的角度对隐喻作了深入的研究。1975年出版的《活的隐喻》一书便是这一研究的具体成果。这是迄今为止阐述隐喻问题的最为详尽的著作,也是利科在70年代写的最为重要的著作。它是意志现象学与成熟的哲学诠释学之间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活的隐喻》由八篇各自独立的论文组成。利科在该书前言中指出:“每篇论文都是一条独特路径的一段,这条路径始于古典修辞学,经过符号学和语义学,最后达到诠释学。从一门学科向另一门学科的过渡与相应的语言学实体,即,语词、句子,话语的过渡相一致。”在这本著作中,利科再次显示了他的博学多识和出色的分析技巧以及由小见大的远大眼光。
因为看一个引用了此书的作品,找出原作上下文看一看;又因为不好懂,所以下载了这个中文。怎么说呢,就这两页对应的以下这段英文来说,翻译得错误百出。比如开始两句...
31隐喻就是把一个事物的名称转用于另一个事物,要么从种转向类或由类转向种,要么根据类比关系从种转向种“《诗学》
49”善于使用隐喻,也就是发现相似性“57”...
我们为何要停留于空间隐喻而不是翻译这种隐喻呢?从本质上讲,是为了让意义的剩余物发挥作用,而意义的剩余物构成了隐喻的涵义,但这不属于指示活动,即不属于形象化...
我觉得如果以语词的含混和句子的含混之间的比较来写一篇文章,会是非常有意思的。语词的含混是指代对象的不明确,是和对象之间的不明关系造成的。我说“汤”可能指热...
索绪尔说“语言符号并不将事物与名称统一起来,而是将概念与听觉印象统一起来。”你看看,这不是支持私有语言说吗?事物与名称的关系是一个超越性的、内在与外在之间...
很多年前读过英译本,再读中译本,差不多算是他乡遇故知吧。 在西方,修辞学和博物学一样,都是早已灭绝了的学术物种,最近却都有起死复生的苗头。 博物学和修辞学都可...
【作者简介】汪堂家,男,1962年5月21日生,生于安徽省太湖县,1983年考入复旦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专业,师从尹大贻攻读硕士,1986年留校任教。1988年起师从王玖兴在职...
法国结构主义者利科和福科告诉我们,博物学和修辞学按照同样的原则建立物和词的秩序,即相似性原则:词与词的相似,就是隐喻,就是修辞;物与物的相似,就是种和属,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