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剖析孔子仁学开始,提出中国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问题,认为血缘、心理、人道、人格为四大因素,孟、荀从内、外两方展升为光辉的个体人格和伟大的人类特征,而以实用理性、乐感文化为部精神。本书并以此贯穿论说了自先秦至明清的各种主要思潮、派别和人物。其中着重论证了中国的辩证法是“行动的”,而非“思辩的”,论说了秦汉时期所形成具有机反馈机制的“天人感应”宇宙观流传至今,庄子、禅宗的哲学是对人生作形上追求的美学,宋明理学作为道德形而上学仍具有重要价值,以及在明清时期思想中“内圣”与“治法”已出现分离,标志着中国式的政教合一将逐动摇,认为这是走向近代的重要趋向等等。
(1)中国哲学史的课题之一:探究文化—心理结构问题以获得清醒的自我意识。(2)中国四大文化(兵、农、医、艺)与培育中国智慧形式有关系。自然与社会相同构的历...
(1)政治化为道德,准宗教性的理学统治构成中国式的政教合一使官僚体制和中国社会更趋虚伪和腐朽。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对政治的依附性。②陈、叶主功利,黄宗羲提“有...
(1)奠基、成熟和瓦解三时期。张载、朱熹、王阳明为代表,各以“气”、“理”、“心”为中心范畴,也是理学三派。②由宇宙论到伦理学的内向理论。无极太极、理气心...
(1)庄子是最早的反异化的思想家,反对人为物役,要求个体身心的绝对自由。②审美的人生态度和理想人格,庄子的哲学是美学。③道似无情却有情:对生命、个体感性的...
(1)与完成大一统专制帝国适应,各家学说逐渐合流,儒、道、法、阴阳为主干。儒家有深厚的农业小生业小生产基础上的血缘宗法纽带为依据,它对各家的吸取改造。(2...
很少能读到让人耳目一新的书,这本书就是其中一本。 读完这本书后,整整让我思考了一个多星期,很多以前建立起来的知识框架完全被打乱,完全是一种全新的观...
一直很喜欢看中国的古代思想史,以前一直都是扬法抑儒,但是看完这本书之后,觉得儒家对于中国人的思想沉积的作用无可取代,但是孔子之后各家的儒家都有各自的发展,有...
这是一本严肃的学术论著,要不是因着对李大师的兴趣和信心,是断断不会去翻开这样的题目。大师的东西一如既往的引人入胜,即使是那些貌似无趣的话题。但是因为本人的才...
这次认真地读完了这三本书,总体感觉可以用前段时间凤凰卫视为李泽厚做的一个专题的题目来形容——李泽厚虽然不再被摹仿,但是从未被超越。李泽厚在三本专著中所提出的...
一、出版信息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4年初版 李泽厚 著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二、记得些什么 这本古代思想史论从孔子“仁学”开始,论及孔、孟、墨、孙、老、韩、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