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昆德拉的小说观及其哲学背景 我们可以从昆德拉《小说的艺术》中看到,“存在”是其不厌其烦谈论的话题,建立在“存在”上的小说观,是昆德拉小说创作的基础。而...
最近在休息的时候重复的看昆德拉的这部小说,是上海译文的新版,标题改了,曾经沸沸扬扬的事,但我对标题没有意见,我喜欢新的版本,是因为译者采用的文体:平实,清晰...
第一次知道米兰.昆德拉是在深雪的《爱经述异》中,书中的女主角希望通过无尽的付出来换取男主人公对她的爱,于是就举了特蕾莎的例子来自勉,希望所爱的人能从众人中走...
“如果一个母亲是人格化了的牺牲,那一个女儿便是无法赎补改变的罪过。” ——米兰 昆德拉 我很讨厌两个人之间的感情,由,且仅由...
人们常常感叹生命的沉重,活着总有一种不堪重负的感觉,为什么会感到沉重?是因为相信生命可以永恒轮回吗?认为今日的选择或者是现在所做的事会对以后抑或将来甚至是...
标题取得比较大,但是实际内容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的。主要谈一下对《轻》和昆德拉小说的一些看法 第一,是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和昆德拉其他书籍的比较问题。生命不能承受...
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头两章可真够人费解的。 在故事尚未展开之前,先谈论尼采的永恒轮回之思,这是很老派的19、20世纪作家的写法,跟快节奏、视觉化...
1、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讲述的是“亲密关系”的问题。萨宾娜是一条路,是轻,是以分离为主,是互不干涉,绝对不粘在一起;特丽莎是另一条路,是重,是以爱为主...
注:只适合已经看完或者需要书摘的同学哟 于我来说这是一本关于人,性,人性的书。 Ja,es muss sein!(对,非此不可!) [ 轻与重 ] 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
他和她在去往温泉旅馆的路上。 他们又怎么会知道两个小时后他们就会死去。 他们在那里度过了一个美丽的下午。 而美好的时光又总是那么短暂。转瞬即逝。他不愿意面对自己...
中欧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就文学来讲,卡夫卡和米兰·昆德拉绝对是两朵绚丽的奇葩。 这本《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我仅仅读了十页,就沉溺在那些轻与重、灵与肉之间无法自...
相当粗糙的翻完了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第一条感想是,没想到这故事还挺好看的。作者叙事的功力很深,往往简单的几笔就能交代出很多前因后果;结构安排...
米兰•昆德拉的文字中总带有一种不同寻常的孤独气质,这种气质是一种作为人与其它可感物体的疏离,这既不是个体同宇宙的的悲剧,甚至也不和土壤相连。他总是把玩着他...
昆德拉与小说之死 作者:鸣廊 昆德拉说,小说是人类认识不同存在的可能性的唯一途径。倘若让巴尔扎克穿越到二十世纪末,这个一天二十多个小时都在写小说的大文豪面...
雖然看不懂個中的意思的,但就故事情節而言還是很不錯的。就數其人物的内心描寫,實在是夠細膩的。寫出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包括戀愛關係、性關係... 人生命中的巨細巨...
书本的扉页还记录着购书的日期,09.07.05,那时候刚初三毕业,买这本书真的是纯装逼,读第一遍的时候晦涩难懂,人物纷繁复杂,能坚持读下去完全是因为有些好看的...
听不出的沉默 ——读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他们都把墓地比喻那么美。 三毛认为埋在土馒头里的人都很温柔。米兰·昆德拉更胜一筹,他把坟墓比喻成摇...
我们被天空迷惑了太久,似乎已经忘了大地才是我们身处其中并终将回归的地方。承认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其实就是回归大地母亲的怀抱。 人之所以不能对另一个人承诺,要不...
是的,看这本书我经历了一个很怪的读懂过程. 很早就买了这本书,大概5年前我就买了这本书. 可是第一次没看懂.可能是因为那时候还没有真正经历过感情,也许还没有真正长大,...
这是两年多以前写的一点分析性的文字。偶然翻出来,觉得还是值得和大家分享下。 从特蕾莎和萨宾娜这两个女人身上都能找到自我的影子。其实这两个女人一样是拼命要从自...
男女之间在性观念和性心理有理解的鸿沟吧 社会普遍保守而饥渴、受道德压抑制约,于是看的重些;譬如处男处女、学究老妇,稳定着想,情有可原 雄...
中国现在的社会心态,正慢慢接近,或者已经接近了西方社会70年前左右前的发展情况。那些日益社会化,都市化的人们,在对待爱情上,非常容易出现这本书里所展现的理想...
书中的女主人公把书分为两类,一类是白天看的书,一种是晚上看的书。米兰昆德拉的这本《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它适合晚上看。在静谧之中读这本哲思之书,心随之...
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生命之轻》中写道:同女人做爱和同女人睡觉是两种互不相关的感情,岂止不同,简直对立。爱情不会使人产生性交的欲望(即对无数女人的激望),却会引...
当托马斯认为自己再也无法忍受由于爱上特丽莎而带来的种种嫉妒与心神不宁时,他开始违背心意的重新周旋于各类情人的沙龙床坻,并试图以此来分摊过分聚集于特丽莎身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