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陈寅格集,主要内容包括寒柳堂集、金明馆业稿初编、金明馆业稿二编、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登稿、柳如是别传、诗集、书信集、说书札记一集、说书札记二集、说书札记三集、讲义及杂稿详细的内容。作者认为,一个人在为人行事上不能持有双重道德标准,而以两种或多种标准为自己行为的不一互做辩解,他在本书中对此有极深刻的分析。他说:纵览史乘,凡士大夫阶级之转移升降,即新道德标准与旧道德标准,新社会风习与旧社会风习并存杂用。各是其是,而互非其非也。斯诚亦事实之无可如何者。虽然,值此道德标准社会风习纷乱变易之时,此转移升降之士大夫阶级之人,有贤不肖拙巧之分别,而其贤者拙者,常感受痛苦,终于消灭而后已。其不肖者巧者,则多享受欢乐,往往富贵荣显,身泰名遂。其故何也?由于善利用或不善利用此两种以上不同之标准及习俗,以应付此环境而已。作者作为中西文化养育大的一代学人,在为人处事、为学为文,特别是时势变迁、道德混杂之时,能以极清醒的判断,持一认定之道德标准而行事,绝不以享受欢乐,富华荣显而稍有改变,这是何等的气节。
《琵琶行》中“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一句因版本不同而有不同的写法。陈寅恪在此书中也对其进行了考证,认为应是“冰下难”。
张大春曾推断《琵琶行》乃白居易虚构之小说,甚是有意思: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736b5b0100rucj.ht...
陈寅恪所说的“第雄论文”
《朱子语类》一一六历代类三云:“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寅恪先生认为:其意未能详知,然所涉种族及文化问题,“实李唐一代史事关键之所在。”...
有宋一代,诗社多达三百,诗话计有一百三十八种,(郭绍虞《宋诗话考》)可谓盛矣!然而,写诗话者,大多陈义甚高,赋诗不过尔尔。
严羽《沧浪诗话》论宋“国初之诗尚...
我一直很仰慕写书评及影评的人。 我以为如果要称得上一个“评”字,并且还要将之公之于众,便需有如柯灵评价钱钟书时所指的境界:进得去,出得来,提得起,放得下,升堂...
今天很幸运,见到了陈寅恪先生签名本的《元白诗笺证稿》。这本书是1955年,陈先生在中山大学给学生张雪松的赠书。在书的扉页,一方小小篆章,下写一个方方正正的...
编者的话:这是一束弥足珍贵的听课笔记,记录了当代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1957年秋至1958年夏在中山大学历史系讲授《元白诗证史》的情况。这是陈先生生前最后一次,并且也是...
【作者简介】胡晓明,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终身教授。兼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华东师范大学思勉高等研究...
【作者简介】蔡鸿生(1933年—2021年2月15日),男,广东汕头澄海外砂人。195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曾任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任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