彷徨的书评 (264)

etone 2008-03-27 19:09:25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版

关于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读鲁迅,谈一点我的看法

本文系作者原创。是对近期自己对于鲁迅、对于青少年教育、对于社会现实的一些想法的总结。转载请注明出处。 ---------------------------------------- 也许真的是到了岁数,最近总会想到下一代的教育问题——尽管未来几年要孩子都是个没谱的事,但这并不妨碍现在的我为此而...  (展开)
从嘉 2008-04-19 00:43:28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版

扔掉鲁迅看《彷徨》

《彷徨》中的人物走的是一条明显的下行路线,人物的悲剧性藉由其命运的恶化或曾经纯真美好信念的消亡而呈现。在作者有意识营造的灰暗阴霾的大背景下,这种悲剧显然无法抗拒。读鲁迅的作品或许可以引人深思,引人追寻和鞭挞悲剧产生的社会根源,然而命运的恶化仅仅只是改造社会...  (展开)
徵音 2011-11-14 20:57:18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版

重读《伤逝》

人都说,《伤逝》是先生唯一的一篇爱情小说。 果然是唯一啊,大概谁也不难看出,这小说里字里行间弥漫的氛围,全不同于作者其他任何一篇激烈的作品。他不再作为旗帜鲜明的裁判,冲上场来,厉声喝断谁谁谁,罚他滚出道义的训练场。没有令人忍俊不禁击节称快的反讽,没有机...  (展开)
奇霖 2021-06-07 21:32:40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版

为什么鲁迅《祝福》必须存在四婶这个角色?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之前的学者研究《祝福》中的人物,大多只关注祥林嫂、“我”以及四叔。有个别学者注意到了四婶,但也没有深入挖掘四婶的重要性。本文试图探究:为什么《祝福》必须要有四婶这个角色? 一、剧情需要 毕飞宇先生分析汪曾祺《受戒》时指出,打兔子兼偷鸡的正经人是小说内部的一个...  (展开)
liaokuo 2011-01-06 08:03:40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版

祥林嫂悲剧人生的双重解读

祥林嫂悲剧人生的双重解读 ——读鲁迅先生小说《祝福》 霍聃 祥林嫂是鲁迅小说《祝福》里的主人公。自这个不朽的形象诞生以来,对于她是个什么样的女人?她的悲剧到底是谁造成的问题,就一直争论不休。有的人看到了她的反抗性...  (展开)
谢大悲 2014-01-28 21:14:15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版

浅析爱姑和子君的悲剧 ——《离婚》,《伤势》读后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子君是一个有先进思想的知识女性,她尊崇自由恋爱,她不会为了世俗的眼光,看法而退缩,逃避,而是勇敢的站出来与封建家庭专制斗争,与封建思想斗争。  再来看爱姑,爱姑因为自己的丈夫“骈上了小寡妇”而闹了三年,“打过多少...  (展开)
荒废灰 2013-03-01 15:00:20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版

幸福的家庭

《幸福的家庭》是鲁迅《彷徨》里的一篇。是要和许钦文君的《理想的伴侣》比对着读的小说。如果说鲁迅的小说是不过时的,总具有意义的,让不同时代读罢有不同感受,让不同阶级都能产生强烈共鸣的,最不怕挖掘,最不怕联系对比的,我觉得,不是祝福,不是阿Q正传,是这篇,名字普...  (展开)
榕楠雅记~ 2021-10-14 23:21:02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版

关于魏连殳不结婚这件事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问题:魏连殳为什么不结婚?申飞为什么忽然说出这段话?魏连殳听了之后为什么诧异? “总而言之:关键就全在你没有孩子。你究竟为什么老不结婚呢?我忽而寻到了转舵的话,也是久已想问的话,觉得这时是最好的机会了。他诧异地看着我,过了一会,眼光便移到他自己的膝髁上去了,...  (展开)
余自仙 2021-12-12 01:31:26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版

一个感想,不一定对

近来回归写作,于是重拾短篇小说阅读,就翻出了这本印刷于1976年的《彷徨》,断断续续地看了一些日子,才一篇一篇看完,有一个感想,特别深刻,虽不一定对,但值得斟酌和考据。 鲁迅之所以成为鲁迅,当然和他独特的思想价值有关,读中学的时候,老师就在课堂上讲:鲁迅是以笔作...  (展开)
山鬼 2013-08-06 17:24:04 外文出版社2013版

再识鲁迅

鲁迅的被过度咀嚼、误解,这是先从语文课本开始,学生尤其厌恶,我学生时代也厌恶,觉得真是个妖魔,害人不浅。 对鲁迅的“起疑”,是先从照片开始的,影像的力量,它就摆在那里,透过久远的时光,直望着你,尤其是有张照片,鲁迅穿着开衫大毛衣,里面搭着V领粗针毛衣...  (展开)
燃犀 2023-08-19 18:59:36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版

《伤逝》的真实与虚空

“但那时使我希望,欢欣,爱,生活的,却全都逝去了,只有一个虚空,我用真实去换来的虚空存在。” 小说反复提及“真实”与“虚空”,七年来读过多遍,到底未达一间。 整篇小说在某种意义上,便是虚空逐渐为真实吞噬,却留下更无尽的虚空,也即所谓“遗忘与说谎作为前导”。文...  (展开)
晴耕雨读 2019-12-16 11:39:49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版

为祥林嫂正名

祥林嫂作为经典作家笔下的经典人物形象,不只是凝固于课本与学术界,更活跃在人们的日常话语中。前不久居然出现在外交场合,被用作讥讽美国国务卿彭佩奥“……我看彭佩奥先生的作为,现在的行为举止,非常地像祥林嫂。只不过祥林嫂唠叨的是一些无害的废话……”作为鲁迅先生的...  (展开)
聽風的歌 2018-04-08 19:25:00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版

彷徨何时终止——《彷徨》之后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读毕鲁迅先生的大作《彷徨》,私以为凡是有自省精神的读书人,都应该跳出鲁迅先生划定的那个所谓“中国旧社会”的圈子,然后陷入到一种更深的彷徨之中。 鲁迅先生写作这些文章的大背景是,在五四运动之后,他感受到中国旧有的一些状况仍然没有发生转变,佐之以他对于五四运动的...  (展开)
海天大路 2016-09-10 20:37:39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版

三十年内心仍《彷徨》

一 从书柜深处翻出这本1986年用三毛七买的《彷徨》,在手里摩来抚去,其实是因为内心一如书名一样,有一些彷徨。 书出版并印刷于1973年3月,书的年龄已经赶上了我的年龄。然而自己虽已人生过半,内心却并不能做到面对前路而不惑,彷徨就从迷惑之处产生。 不由想起三十年前...  (展开)
momo 2014-04-23 11:57:49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版

在酒楼上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引“我”上酒楼的,何也?无他,“无聊”耳。 回到阔别的故乡,故人已经寻不着了,触目可见的满是生疏。 “北方固不是我的旧乡,但南来又只能算一个客子。”,处境之尴尬,进退之两难。伤感之余,“我”只好借杯酒浇胸中之块垒。故事正是由这种深沉的无可依附的漂浮感展开的...  (展开)
依芜 2010-05-25 18:39:11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版

孤独者的复仇

《孤独者》作于1925年10月。从1924年9月到1925年4月,是鲁迅一生中相当痛苦的时期,与周作人的决裂、女师大事件、被教育部解聘等一系列具体的生活境况使鲁迅的内心陷入一种前所未有的、矛盾的孤独者状态。 “人生终究是虚空还是实有”、“对人世可以抱以希望还是只有绝望,是...  (展开)
Leslie 2020-04-09 15:59:49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版

在酒楼下

吕先生断想不到,他和周先生在酒楼上的一番谈话竟被我听了去。那便又如何呢?我是没有心的人了,比干被纣王挖去了七窍玲珑心尚能不死。而我,素来无心,何况如今这境况。 周先生走后,我像被定住了似的痴痴地在他身后看着他远去的背影,“天色已是黄昏”,和屋宇和街道都织在不...  (展开)
茨微格 2019-08-26 14:48:09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版

孤独者

今天又重读了彷徨。对于鲁迅,大概大部分人在童年被考试与课本禁锢时,都食之无味。鲁迅的好,是要年龄大些时才能细细品味。 比起《呐喊》我偏爱《彷徨》,《彷徨》里我又偏爱《孤独者》。初读时是高中,把曾经觉得晦涩难懂的鲁迅拿出来翻来覆去地读,在读到这篇时,我却竟明白...  (展开)
摸鱼居士 2017-07-31 21:13:45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版

《祝福》小识

《祝福》是一篇悲郁的作品,这种感觉的得来,得自开篇的最初的那个瞬间,让我们看到一种缓慢有力的叙述,以及一个最为深刻宗体验式的世界中来的疑问与证词。鲁迅先生的目光,不断地被一个非现实世界的那些富有宗教意味的事物所吸引,带着横眉冷对的冷静和永不餍足的好奇心试图...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13 14 后页> (共264条)

订阅彷徨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