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风花雪月的书评 (39)

我困死了 2005-10-14 11:01:07

不错

这本书出的很早了,是那一系列中最早的一本. 也是最好的一本~~ 内容详实,归类得法,语言~~相当别致~ 就是有一点,书中"当下"的上海,现在看来也是十年前的旧事了~ 华亭路已经不是服装市场了... 那些淮海路女子,又嫁去彼岸一大拨了 .... 陈丹燕适合写上海的三十年代,张爱玲写四十...  (展开)
mado1983 2007-08-16 17:27:14

时光倒流七十年

远在北边和远在南边的人们是怎么评述上海的呢,他们口径一致地说自己讨厌上海人,却少有人说自己讨厌上海。其实上海人本身,并不是真的让人那么不喜欢的,只是因为上海这个城市太好了,所以人们对她的居住者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就像你永远觉得你好朋友的伴侣并不是那么配得上他...  (展开)
mado1983 2007-12-16 06:36:18

会过去的

我终于把《上海风花雪月》读完了。。。好吧,这种阅读速度,让我鄙视一下自己先。 曾经写过一篇它的书评,所以今天这篇只是为了其中一个故事 ——《张可女士》。 张可女士出生于富裕开明的书香世家,祖上曾在北洋政府任职,她十六岁考进上海暨南大学、师从郑振铎、李健吾学习...  (展开)
芃诚 2005-12-05 09:15:51 作家出版社2001版

上海的风花雪月

上海,是父母那辈人的城市。而今,他们身若飘萍,羁留异乡,上海的里弄里已无半星属于他们的空间,除了多年不改的口音和饮食习惯。而我心目中的上海,是二三十年代混沌而又生活气息浓郁的东方大都市,像张爱玲笔下的闺妇怨情,葱绿配桃红的惹人注目又别具风情。那是以文字再...  (展开)
颖颖 2008-03-18 16:02:59 作家出版社2008版

弄堂里的生活画卷

上海的老洋房有许多都改成了餐馆,还有许多分割成了大杂院,住满了好几户人家,但历经沧桑,旧貌依然,虽然门窗破败、楼梯歪斜,但那一份神秘的贵族气息仍旧还存在。 上海的石库门老楼房,正门永远关闭着,后门开在黑乎乎的公用厨房边上,通向后街的弄堂。从后门进去,穿过厨房...  (展开)
想穿越的非 2008-04-14 23:49:25 作家出版社2008版

那个人和那杯咖啡

一直希望能够留下有印记的东西 比如曾经某人写来的东西 发黄的纸,略略印湿的笔记,还有那个简易的笑脸 因为无论是email,qq,或者MSN终究是毫无感情的 这点就像是PARTY上妖艳的面具 后面的表情你永远也猜不透 最近在看陈丹燕的《上海的风花雪月》 老书,增补本 本来...  (展开)
哥特式谋杀 2012-01-12 18:57:46 作家出版社2008版

不是书评

夜阑人静之时,偶尔会想起半个多世纪前,那个风花雪月,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大上海。依稀间仿佛看到在十里洋场,万国建筑的背景前,一个个摩登女郎款款行来:烫着时髦的**浪卷发,身穿一件黑色天鹅绒,或是月白色蝉翼纱,亦或是玫红或深紫底色绸缎绣花,剪裁合身,长及脚踝的高开叉旗袍,高...  (展开)
笑笑生 2005-12-13 09:34:23 作家出版社2001版

请不错

前天刚把陈丹燕的这本书读完,文笔精致,用情也恰当,真有些张爱玲的风韵,而这种风韵与格调似乎只有上海才有,温婉而细腻,多情而华丽。 后来又读到王安忆的《长恨歌》,深觉得王安忆不如陈丹燕。王安忆最大的问题是把絮叨当作精致。  (展开)
素聞(明照) 2009-12-10 13:02:04 作家出版社2001版

遭遇陈丹燕

遭遇陈丹燕 文:张素闻 陈丹燕,舌头抵一次软腭,又在双齿之间弹一次,然后放松,舌根发音,平平仄,陈丹燕这个名字就脱口而出了。我喜欢这样念她的名字,就象喜欢私下里称沈从文老先生为从文,我觉得这样更贴近我的内心,隐隐地,有一种亲近,在心头荡漾,使我知道我喜欢这...  (展开)
abc3xyz 2008-01-07 09:50:51

受不了这本书

偶然从地摊买了这本书, 乍看看还可以, 文笔应该不错, 不过看完的感觉总是很怪异, 总是像吃了苍蝇一样, 就想说句粗话,"!!!!"  (展开)
tvpeople 2006-04-12 11:11:11

怀旧的理由

高中时候买的书。不知不觉过了五六年,偶尔重读,心里充满了惊喜,惆怅和温暖。陈丹燕这本写得真好,是小心翼翼一字一句地读的书,是看一会会忍不住合上待会再看的书,就像小口小口的吃一个柔软细腻的抹茶慕斯,时不时停下来回味片刻再慢慢品尝它的香甜。 陈丹燕是那么擅长细...  (展开)
追光者GG 2010-11-28 00:58:48

镜子里的家乡人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要是一个人到了上海而没有去上海的弄堂走一走,应该要觉得很遗憾。下午时候,趁上班上学的人都还没有回来,随意从上海的商业大街上走进小马路,马上就可以看到梧桐树下有一个个宽敞的入口,门楣上写着什么里,有的在骑楼的下面写着1902,里面是一排排两三层楼的房子,毗邻的小...  (展开)
最爱cheesecake 2010-03-08 06:28:49

<上海的风花雪月>

喜欢她的focus,文笔也不错,但是有那么一点点的矫情,让我不太舒服 上海人的典型特征么?我不知道。我是纯正的北方血统,能够感受北方人的奔放和豪爽;小学2年级去了广东,明白南方人的现实和务实 骨子里没有一点江南人的风骨。不是很了解江南人的感觉 书后有一副上海的这些...  (展开)
Silva 2009-05-27 21:40:33 作家出版社2008版

上海,是每个人的上海

这是一座属于每一个人的城市,上海,是每个人的上海。怀旧,何曾需要理由,从乌鲁木齐南路复兴之路的那幢公寓到常德路南京西路的那段传奇,走过的是一段漫长的路,收获的是一段历史的悠远。 淮海路的风向标指引了几代上海潮人,时代咖啡馆的变迁证明了这一切物是人非的沧海桑...  (展开)
天天是周末 2007-11-27 22:04:20

浮生若梦

午后于家中百无聊赖,手上的事情一堆,但是一件也不愿意做。想想今天的比赛文章,心里真烦。生平最恨被逼做事,即便是自己刚才打算着手去做的,只要这刻有个权威的声音命令着你,那件事也就索然无味了。无味归无味,钟还是每天要撞的。于是搜肠刮肚,思忖着今天要写的主题...  (展开)
微芒 2022-08-08 17:20:28

这座城里的爱与愁

这个书名其实看着挺俗的,很难不让人想到那些个绞尽脑汁爱得死去活来的偶像剧。幸好我是在书店看到,也幸好我很小的时候就读过陈丹燕的文章,我记得她的文风朴实恳切,就算这是一部小说,也一定不会有那些为了好看硬凹出来的情节。 陈丹燕在第207页“1997-2007 街道十年记”一...  (展开)
IrisJiang 2020-05-09 14:50:21

我心中的上海,我心中的第二家乡

偶然在家中书架上看到《上海的风花雪月》,一拾起便舍不得放下。 我是说不准我是哪里人的。虽说我出生于北京,但是那京城从我六岁起便只成为了我春节与暑假期间短暂的归宿,一年到头除了这两三周的时间,我都是在上海度过的。六岁的时候,举家搬离北京东城区后,我就渐渐淡忘以...  (展开)
dancingvi 2019-04-10 16:12:27 上海文艺出版社2015版

摩登与烟火气并存的上海

我居住在南通,上海是我们二三线城市小市民向往的梦。妈妈结婚的那个年代,女人以去上海照婚纱照、去上海买衣服为炫耀。是啊,上海是一个光怪陆离的梦,它既摩登又古老。小时候,住上海舅公家,吱呀的木地板、从屋里伸出去的晾衣竹竿、紧凑的房子,想想大都市也不过如此;可是...  (展开)
Thierry 2010-07-02 21:18:34

告别的年代

早知道〈上海的风花雪月〉这本书,可那时对陈丹燕不了解而不屑去读,读了<咖啡苦不苦>和<木已成舟>之后,才发现她的书如此好看. 同是畅销书作家,余秋雨的书磅礴大气,他经常带着思考去"阅读大地".而陈丹燕的书多数都是以上海这个让她又爱又恨的城市为背景,有着小女子的柔情与...  (展开)
乔乔 2010-04-23 19:34:09 作家出版社2008版

风花雪月的是那些美好的人

在出版十年之际,她踏着曾经走过的土地,重新开始采访和书写。即使形式已经从书写变成了打字,但是文字里还是原本熟悉清远的上海小资情结。 那些爬满欧式花园洋房的爬山虎,那些曾经美好的街道,那些复古经典的国际名牌,那些很有味道的小店,也许会随着城市变迁而远离上海...  (展开)
<前页 1 2 后页> (共39条)

订阅上海的风花雪月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