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喜欢吴思的。他看历史,有点儿像鲁迅,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读史做研究,需要这点“小人之心”,才看得透彻。站得太高,指点江山,或是正人君子状,激扬文...
吴思的《血酬定律》,我是拿来与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同时读的,所以读过后便有些后悔,当然,也正因为后悔所以才有了本文。之所以这么说,完全是因为后者的...
暴力经济学与政治生态学 "潜规则"是近两年从学术思想领域迅速进入大众话语的词汇之一。在它出现以前,人们时常在公开或私下场合谈及它所指称的事物,却苦于无以名之。...
我不是一个社会学研究者,也不知道这本流行书籍还能不能称作研究、做学问的著作,更不能评判书中的种种观点是否具有学术价值;但在字里行间,让我感觉到,就象古龙笔下...
我是一个学了历史,却怀着当记者心思的小人物。现如今,历史没学好,记者也没当成,只能偶尔翻阅一些淘来的旧书,假装自己是个爱读书的文化人。真正不学历史了,读...
1、误读 今天看到国内一些媒体称,奥巴马在驻英国大使的委派问题上被人指责为“任人唯亲”。印证了我长久以来“上纲上线”的看法,在权力分配和权力制衡层面上,人类分...
在发生争执的时候,暴力可以压倒所有规则,反之则不然。在挑选规则的时候,拥有让对手得不偿失的伤害能力的一方,拥有否决权。暴力最强者拥有最高否决权。暴力最强者的...
作者挺行,最关键的是能把几百年前的概念跟今天的换算过来, 比如当时候一两银子相当与现在的多少钱,别的不说,光这一点, 就能让读者冲着电视里现在胡编乱造的国产古装剧笑...
看完的感觉是:这不是一本历史书,而是一本社会现状调查报告 相比潜规则,这本书更让人震撼, 潜规则读史的角度还是从官场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而这本书的角度更接近于被...
看完这本书,我头脑里自动浮出的一句话就是:读史使人聪明。 本书总结出来的“潜规则”,对于现在的社会仍然有着广泛的适用性。 通过成本-效益分析,我们可以解释出很...
前面几篇评论骂得很凶,顺着读了几篇,也理理自己的思路,感想如下: 1、我们不用在一些术语上纠缠不休,“交易”的标准定义是什么,“报酬”的内涵外延又是什么。 我...
知道这本书已经有一年多了,买回来也有将近半年的时光。不过由于身边琐事太多,所以一本书看得断断续续,中间又翻起一些历史学政治学的书补课,于是一本书足足看了有二...
要本质理解三农问题,读《血酬定律》足矣; 要理解中国的官场腐败、司法腐败、商业腐败问题,读《潜规则》、《血酬定律》足矣。
我们被迫回顾历史,探询当前问题的来龙去脉-题记 吴思对历史以及现实的分析方式很到位,很科学。我很信服对趋利避害这类人之常情的简单计算,吴思把人仅看做人,我很欣...
有一次,我看到一篇外国人的文章说,中国人还没有真正理解现代文明,因为他们的头脑里没有“脏钱”的概念。这话我可不爱听。这个“没有”到底是语言学意义上的呢...
整本书归结为一句话:获得的利益源于所拥有的“合法伤害能力”和对潜规则的把握,出让的利益是为避免伤害而付的赎金。 相映成趣的是2005年诺贝尔奖获得者Thomas Schell...
八月四号,省图,吴思,“血酬史观——中国历史的分析框架”讲座,现场上座率还挺高呢,目测至少来了一百多人,相当可观了。讲座十点,在这之前二十几分钟吴思就来了,...
原文链接:http://www.shenc.cn/archives/72 血酬定律: 1.所有规则的设立,说到底,都遵循着一条根本规则:暴力最强者说了算。这是一条“元规则”,决...
下午突然想着翻起了这本《血酬定律》 很多年前的书了 因为想起了周详千涨潮青那段 周详千是个监生 像如今的知识分子阶层一样 吃喝不愁 而且可能是未来的社稷栋梁 作为...
《血酬定律——中国历史中的生存游戏》 长期的中国模式教育,告诫广大国人:建国以前的历史是一部血腥史与落后史,虽有辉煌,不过是短暂一瞬即逝的流星,唯有在我党的...
以史为鉴,神话自会破产。什么是血酬,就是使用自己的暴力获得的回报,这个回报并非经济意义上的,而是强迫性的政治性的。吴思强调了这种暴力是有生命风险的,所以称为...
国庆七天,除了麻将和《Merlin》,总算抽空断断续续地把吴思先生的《血酬定律》看完了。我甚感欣慰,自己多少干了点正事,还不算无药可救的死宅。其实早就有老师推荐过...
六月份,本以为可无悬念拿正式编制的弟弟没有拿到编制。 单位领导哄他说都是人事处安排的,我一点都不信。 经打听,果然领导内部推荐了别人,我判断,这是因...
教育是建构我们自己的体系和风格的。中国的读书人注定要受两遍教育: 1 儒家的理想主义,纲常,仁爱,修身; 2。 官场的血酬定律- 这不是道德层面的东西,如果你不按规...
以前我们受到的教育和传播给我们的信息都是“正面”,把我们的思想的清洗的有点营养不良,而这本书给了我们社会的隐藏的规则。让我们在处事时多了一份成熟。我们以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