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独特的,源于阿城别出心裁的书:浸淫书画艺术几十年的孙晓云,以自己漫长的书法、绘画求索路程为引子,串连起中国书法史上桩桩典故:原来古人写字可以一手执笔,一手擎纸,因为笔法成熟之前桌案还不存在;原来保持笔锋不散开是做到书法方便快捷的原则……但是,孙晓云的功力可不仅止于叙述:那些对书法艺术独到的见解,那些对何谓 “书画同源”深刻的领悟,无一不把观者牵引到一个完全属于黑纸白字的世界。
目录:
1 “中国”不如译成Calligraphy
2 引起困惑的三件事
3 “请循其本”
4 “便捷”是指什么?
5 盲人摸象
6 怀疑“永字八法”
7 先说执笔
8 “五指”还是“五字”?
9 “拨镫”极其形象
10 用“笔法”书写的字才叫“书法”
11 “人是万物的尺度”
12 笔法产生的动机之一:裹锋与连续书写
13 笔法产生的动机之二:没有依托的书写
14 大胆地推理
15 笔杆的直径
16 笔毫的长短软硬
17 纸的起源与“动”、“举”、“握”、“染”
18 《铡美案》的启示
19 笔法成于书写姿势
20 “古法”的绝唱
21 不自觉的丧失
22 桌子的功与过
23 “八分书”的解释
24 “向背”出形势
25 好大一头象
26 “章草”是书法演变的句号
27 “隶化”与“美化”的生理极限
28 三根细绳搓成一根粗绳——“完法”
29 了如指掌,烂熟于心——“尚法”
30 “结字因时而传,用笔千古不易”——“变法”
31 最不愿意承认的现实——“无法”
32 书法是视觉艺术吗?
……
前言 《书法有法》是一本圈内圈外的读者都容易接受的书,它是学术著作通俗化的一个尝试。其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来看学术书,并对书法这门国粹有更真切的理解。 在...
之前囿于成见,读的时候半信半疑。昨晚拿出米老的多景楼帖临了几个字,捻管转笔的话许多笔画的奇特效果果然就很容易出来。不管晋人如何,相信至少米老应该是这么玩的。 ...
读孙晓云的《书法有法》 作者:刘丽明 2002-9-6 把书法当作一门视觉艺术,已经很久了,我们毫不怀疑笔下的汉字是按照视觉的控制用手“画”出来的。这个很深的误解导...
陆机平复帖,因为笔锋开叉,容易看清转折处的轨迹。仔细看下来,我觉得他应该是没有捻管。看来即使上追晋人,用笔习惯也未必一样。 可能写小字时(比如在竹简上),一...
孙晓云是得奖专业户,多年来均被官方层面所接受; 沈尹默以来,能比孙晓云写得好的,可以数得出来吗! 有的人冠以美女书法家的称号,这样是噱头,也不无歧视女性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