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纽约市斯坦导海滨的巨大垃圾山开始,作者揭示了垃圾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诸多奥秘。垃圾是人类存在的万年例证,有如一面文明之镜,忠实反映了社会变迁和人类的生活风貌。它并不歌颂英雄帝王,而是诉说小市民的爱与怨恨。
本书以富于风趣性的思路和考古方法,详尽的考察了今天的垃圾,并从宏观的历史角度探讨了垃圾的问题,澄清了种种环保迷思与相关的政治、社会和文化争议。垃圾势必与人类长期共存,真正的了解才是解决垃圾困境的开始。
动笔写这篇文章前,我去了一趟老港。 老港是上海最大的垃圾填埋场,从1985年起开始运营,负责处理上海每天70%的垃圾产出。它位于上海长江口的南侧,浦东机场南边。坊间...
考古学一般被认为是通过物质遗存研究古代社会的一门学科。关于其定义的具体表述方式,虽然不同学者的侧重点不同,但关键词都至少包括“物质遗存”和“古代社会”两个...
书买了很久,与格调一起在水木书房买的。 刚开始买它是因为alternative丛书,简单翻了几页,考证另辟蹊径;从我个人角度讲将,如果一本书能给人有2%的知识拓展的话,...
至于读后感就是,知道了很多事实,很多新鲜的知识,很多我们以为是理所当然却不尽然或根本不搭界的事物。 下列我要写一下部分书中有趣的结论,过中乐趣还得...
一本介绍通过对垃圾的研究,探究历史变迁,生活水平,兴趣爱好的书。 云淡以为,垃圾是人类的另外一张名片,研究一下一个人生产的垃圾,便知道这个人的生活方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