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纽约书评》三十年来国际知名作者的16篇文章。书中内容,涵盖面很广。
在政治与社会方面:如以塞亚・伯林的《爱因斯坦和以色列》,W.H.奥登的《偏头痛》,加彼埃尔・布莱兹的《马勒的重现》,以及汉娜・阿伦特的《关于暴力的思考》。这本文选中还有其他一些文章,分别出自约瑟夫・布罗茨基、布鲁斯・查特温以及安德列・萨哈罗夫。这些文章在知识界和思想界都曾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在文学与艺术方面收录了诸如苏珊・桑塔格的《论摄影》以及琼・迪迪安的《在萨尔瓦多》、罗伯特・洛威尔的《两个诗人》、斯特拉文斯基的《生命之泉》以及罗伯特・体斯的《安迪・沃荷的崛起》等脍炙人口的作品。
最后,《纽约书评》专职漫画家大卫・列文的肖像漫画,为本书增添了极大的阅读乐趣。
爱因斯坦既非主观主义者,亦非怀疑论者。他认为科学概念和科学理论是人类想象力进行自由创造的产物,而不是像培根、穆勒和马赫认为的那样,是从有关经验的数据中抽象...
他(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常识,是十八岁以前在头脑里沉积下来的偏见。”
避免人类遭受毁灭之灾的惟一措施,就是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一些体制结合起来,同时进行民主化和非军事化,促进社会与科技的进步。
它(摄影)主要被用作一种社会仪式、一种抵抗焦虑的手段和一种表现权利的工具。
我曾经跟老许先生的一位钢丝(为其名誉着想,暂隐去尊名)分享一点小感悟:我总算明白我为什么讨厌许知远了。因为我看到了真正的好文章。 这篇文章同样是“场景式”的...
昨晚,因为《看》一书中提到了苏珊·桑塔格,让我又惊又喜,在相隔6年后不由自主地又拿起了2000年1月买的那本《一个战时的审美主义者-纽约书评30年选》。 在这本书中,...
告别集体阅读 丁国强 在这个媒体泛滥的时代,我们很难有心情去玩味一段意味深长的文字。无论是通过电视、网络还是报纸杂志,我们的目光例行公事般接触那些泡沫...
我是在马桶上重新获得阅读严肃书籍的快感的,当时我手中拿的是一本《纽约书评》论文选。无论如何,这本翻译过来后被命名为《一个战时的审美主义者——<纽约书评>论文选...
#一个僧侣诗人在越南# 1966 P6 拜亚尔·罗斯汀在《评论杂志》中醒目地指出:人们强制地把黑人的行为怪罪到黑人生活的缺陷上,这样就为那些造成黑人生活缺陷的社会状况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