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行为理论的笔记(9)

按有用程度 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 伊奥

    哈氏把“社会”划分为“生活世界”和“制度”两部分。他认为,所谓生活世界,乃是积淀在语言中的各种“背景知识”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它代表了一个社会共同体的集体行为期待,不但个体的经验和行为准则,而且社会的文化传统,都是这种知识的产物。而“制度”则是从生活世界的结构中分化并独立出来的行为调节体制,如政治体制、行政和经济管理体制、法律体制等。依他之见,“真实、自由和正义的思想,作为相互关联的先验的基...

    2013-01-17 20:29:16   3人喜欢

  • kw

    归纳起来,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规范调节的行为、具有表现力的自我陈述行为以及评价性的表达行为对断言言语行为加以了补充,使之成为一种交往实践。在生活世界背景上,其特征表现为共识的达成、维持与更新,而且,这种共识是建立在主体相互之间对可以批判检验的有效性要求认可的基础上的。这种交往实践内在的合理性表现为,通过交往所达成的共识最终必须具有充分的理由。衡量交往实践参与者的合理性标准在于,他们是否能够在适当...

    2022-12-16 23:49:43

  • 小黄

    主体不断追求进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使自己周围的世界失去了神秘性; 同时主体学会了压制自己的本性, 促使自己的内在本质客观化,从而 使得自身变得越来越不透明。 战胜外在自然,是以牺牲内在自然 为代价的。 工具理性是把自我捍卫当作最高目标, 把手段神化成为目的。

    2020-10-21 17:17:47

  • ruby

    四种行为 行为者与客观世界的联系—目的行为 行为者与客观世界和社会世界的联系 —规范行为 行为者与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联系 —戏剧行为 而交往行为和之前谈到的三种世界都有联系 首先它作为一个行为是独立的 并且能与世界发生联系的,而不是操作行动和身体活动。 其次交往行为对言语的运用不仅仅和其他三个行为一样局限在媒介这一层面上,像目的行为对言语的利用是为了对目的的选择,以及促使对手目的的形成。追求一种目的选...   (2回应)

    2018-05-30 21:08:52

  • MatsuYurina (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

    随手提个翻译修改意见 “由于模仿能力源于主体与客体之间抽象的认识-工具关系,因此,它正好构成了理性的对立面。” 对应原文:'Weil sich das mimetische Vermögen der Begrifflichkeit von kognitiv-instrumentell bestimmen Subjektiv-Objektbeziehungen entzieht, gilt es als das bare Gegensteil der Vernunft, als Implus.' (Habermas,J.:Theorie des kommunikativen Handelns,Band 1:Handlungsrationalität und g...

    2018-02-20 20:19:55

  • 惟。。。。

    “这些观点认为,韦伯的著作是一个整体,而由此恰恰暴露出了一些有益的矛盾。”英文原句是“The inconsistencies in his work appear more clearly from a perspective that views it as a whole. ”前句尚可,后句与原文出入页太大了。再者,“目的理性”应是“工具理性”( purposive rationality [Zweckrationalitiit]),德文已明确指出。

    2016-01-10 23:58:01

  • Deetz (Not sociological enough)

    本章中的“利益”一词原文当为interessenlage,韦伯文集中将其译为利害状况。差得也太远了吧……   (3回应)

    2013-11-01 22:16:29

  • 汪杨

    viii the history of postwar philosophy p1 (不是基于理性,而是希望从社会科学角度来进行研究) 确实是旁征博引。 p143(对于Weber的回顾) p144 Horkheimer,Adorno,Marcuse用Weber的视角来解释Marx. p168 结合对韦伯的研究来进行读解。

    2013-05-27 17:00:44

笔记是你写在书页留白边上的内容;是你阅读中的批注、摘抄及随感。

笔记必须是自己所写,不欢迎转载。摘抄原文的部分应该进行特殊标明。

交往行为理论

>交往行为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