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所料,罗马帝国衰亡史使吉本面临通史作者一般都要面对的指责—抄袭,而这一指责却并非通史作者不能逃脱的宿命,在一些更幸运的作者,比如司马迁和司马光,因其著作所依据的原始史料的失落,史记和资治通鉴进而在现代学科角度的史学中,也处于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点在与续资治通鉴史学地位的比较中,得到更明显的体现~当然,吉本没有这类的幸运,但吉本对抄袭一事依然不以为意,他清楚自己的优点在于庞大材料的组织分析,以及不必言明的迷人的修辞,以及情节的戏剧化处理,这使其著作不可替代,在阅读史上历久弥新~
不出所料,罗马帝国衰亡史使吉本面临通史作者一般都要面对的指责—抄袭,而这一指责却并非通史作者不能逃脱的宿命,在一些更幸运的作者,比如司马迁和司马光,因其著作所依据的原始史料的失落,史记和资治通鉴进而在现代学科角度的史学中,也处于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点在与续资治通鉴史学地位的比较中,得到更明显的体现~当然,吉本没有这类的幸运,但吉本对抄袭一事依然不以为意,他清楚自己的优点在于庞大材料的组织分析,以及不必言明的迷人的修辞,以及情节的戏剧化处理,这使其著作不可替代,在阅读史上历久弥新~
我在图书馆看了一册,的确有些译名有问题,有些地方相同名字有不同译法,不过这可能是由于编辑分工不同的缘故,并不影响阅读,至少比商务译丛里面乱七八糟的译名...
得民心的皇帝掉脑袋,行共和的贵族被独裁,最前线的勇士往往最先叛乱,最伟大的“人民”总是暴徒的最大来源。 这就是历史,没那多高贵的道德法则不可逾越...
The History of 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 from 98 A.D. to 1453 A.D.《罗马帝国衰亡史》(简称《衰亡史》),是由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在18世...
读了大半年的书,在kindle上要5万多页,看了几个小时进度才增长1%,多少是对耐力的考验。著者和译者当然更是付出了辛勤的努力。 最开始看到这本书,应该是某次在商务汉...
评论 0条
添加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