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莉老师的作品可能是我读到的第一本小说性质的书了,那时候的我,没有选择书的权利,所有的书都来自父母读过的书,我可以从中挑选。池莉老师的作品就在这样的书柜里,被我发现。记得那本书是一本合集,看到的第
...池莉老师的作品可能是我读到的第一本小说性质的书了,那时候的我,没有选择书的权利,所有的书都来自父母读过的书,我可以从中挑选。池莉老师的作品就在这样的书柜里,被我发现。记得那本书是一本合集,看到的第
...池莉老师的作品可能是我读到的第一本小说性质的书了,那时候的我,没有选择书的权利,所有的书都来自父母读过的书,我可以从中挑选。池莉老师的作品就在这样的书柜里,被我发现。记得那本书是一本合集,看到的第一眼就觉得,如果一个人可以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一本书,并命名为某某作品集,这个人一定特别牛。至今还记得池莉老师的笔法是温柔的,是感性,是细腻的。那些书中的生活实则离我很遥远,但是通过作者的文字,我又觉得好像离我很近,我就这样感受着一种完全不同于我现在生活的生活,一边感叹着,一边比较着,慢慢成长着。 本书的书名《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是非常具有观众缘的,这样一个名字,虽然没有了当时某某作品集的霸气,却有着池莉老师独特的感受。看着书名,不禁想到那个成语,冷暖自知。 一个人的气质里,藏着他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走过的路。冷暖也是这样一个意思。这些经历过的事情,总在不经意间,变成你自己,连你自己都不知道。当然,最后的活着就好的意义就不一样了。人总有一个阶段开始变了,开始惜命,开始在意生活质量,开始关心蔬菜水果。不得不说,这样一种生活不一定就是一种不好的生活,而要看你本人怎么想,如果你有着一派传统思想,你可能的想法和你父母差不多,原生家庭的力量太大了;如果你有着新颖的思想,那么你可能有着自己关于世界的想法,可能不同于大多数人。 其实,每位作者的背后都有着关于一个城市的记忆,可能是故乡,可能是异乡。我们出生在哪个城市无法选择,但是后天的选择权一直都在你的手上。郭敬明的城市记忆是上海,沈从文的城市记忆是湖南的小镇,巴金先生的城市记忆是北京等等。我们后来生活的城市可能对我们的影响更加大,我们前十八年在故乡读书,但是可能后四十年五十年在另一个城市过生活,在垂暮之年,真的不好说哪个城市对你的影响更加深一点。作者的城市记忆是武汉,一个离我很近的城市。 尤记得,长江大桥上的我们走了一遍又一遍的路,在高出看着买不起票的黄鹤楼,看着龟山公园。作者的文章大多数是在汉口,一个武汉的老城区,记得那个轮渡,满载着行人与车辆,依然不急的慢慢行驶着。 书中关于这些人物的故事一定会落幕,但在生活中,你一直是自己的主角,你的生活永远不会落幕。
读过很多英雄人物的励志传奇,也读过许多荡气回肠的动人故事,可是这都与我们真实的生活相去太远,很多时候,我们的日子如涓涓细流,波澜不惊,甚至就是简单的日复一日...
作者非常写实地描绘了生活在武汉这座城市的一些人事物,因为是生活中的你我他,所以读来没有隔离感,可以很自然地融入人物感情。 全书最可爱的人应该是第一个故事(冷也...
“武汉每天不一样”。这是武汉的城市口号,作为一个在武汉呆了几年又离开的游子,也见证了武汉日新月异的变化,看到池莉老师的新书。《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面世,...
在小说界,当代的作家中我最佩服的就是池莉,不仅拥有生动的笔法,而且具有深刻的体会。和一些网络作家相比,她的文字显得更加有地气、能放下架子与读者平心静气地交流...
百度里有讲汉口以前并不叫汉口,叫江夏。只因为江夏是汉水流入长江的出口处,当时在商人中间流传“要做生意你莫愁,拿好本钱备小舟,顺着汉水往下走,生意兴隆算汉口”...
评论 0条
添加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