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讲了26个关于北京的故事,书后附了杨良志、傅耕野、邓友梅、舒乙四人所写的四篇关于作者的短文。这四篇短文很不错,让我们从不同角度了解作者生平与性格。看一本书,先留意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个人
...本书共讲了26个关于北京的故事,书后附了杨良志、傅耕野、邓友梅、舒乙四人所写的四篇关于作者的短文。这四篇短文很不错,让我们从不同角度了解作者生平与性格。看一本书,先留意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个人
...本书共讲了26个关于北京的故事,书后附了杨良志、傅耕野、邓友梅、舒乙四人所写的四篇关于作者的短文。这四篇短文很不错,让我们从不同角度了解作者生平与性格。看一本书,先留意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对他所作的内容能有更深一层认识。金受申(1906-1968)生活的时期为从清末到新中国这一段风起云涌的时期,本人又常年在北京居住,对北京各种风土人情十分了解,他编写的这些北京民间传说,篇幅短小,口语色彩浓厚,其内容与老北京的建筑风貌、气候景观相应,读起来很有趣。
民间传说的主要特点是反映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英雄拯救百姓,好人战胜恶人,人类在与自然的斗争中取得胜利,老百姓过上平平安安的好日子。这点不仅仅是北京的传说,其他各地的传说也都一样。但北京的传说自有其强烈的地域特征。北京是都城,龙又是皇帝的象征,开篇4个故事全部与龙有关。此书又讲了一些修建北京城的传说,接下来又有7个故事与工匠有关,那些民间的能工巧匠,都被说成了鲁班的化身。本书里面的龙,大都是苦海幽州的孽龙,要刘伯温、姚广孝这样的能人去降伏,唯有《铁影壁》一篇里的龙公、龙婆是两条善良的龙,不让风婆、云童土埋北京城,算得上本书龙族里的一股清流了。龙作为邪恶的反派角色,个人觉得是老百姓反封建王朝潜意识的体现。
《“八里长桥不免桅”》、《铸钟娘娘》、《什刹海》、《样楼》、《卖蝈蝈笼子》等故事里都有皇帝不体恤民情,强行摊派任务,完不成任务就要杀头,给百姓造成了苦难的情节。有些故事里,百姓用智慧化解了一道道难题;《铸钟娘娘》里,工匠的女儿自我牺牲,跳入化铜锅,才得以铸成铜钟。《什刹海》里,皇帝为了得到修北京城的钱,抓到“活财神”沈万三狠狠地打(故事设定是沈万三是“活财神”,被打急了随手一指,指的地方准埋着金银,不打他他也不知道哪里有银子,这个设定很有些像泣泪成珠的鲛人,要难过时流下眼泪,才有珍贵的鲛珠),得到了埋藏于地下的银两。故事里有一段话:“可是,谁肯打他呢?他家里的人,不忍得打他;一般老百姓呢,又没有平白无事打人的道理。这样,沈万三跟那些不肯打他的人,就都穷得吃不饱饭穿不整衣啦。”(P78)故事暗指皇帝的奢靡生活建立在百姓的痛苦之上,充满了讽喻色彩。这本书的故事是传说,也是人情,有为母亲寻找草药的孝女,有老实的长工,有世代敲钟的打钟人,有勤恳打更的老头儿,有杀土匪保护乡亲的两兄弟,有刘伯温、姚广孝、刘罗锅等名臣,还有皇帝、山主、财主等……品味这些时光中泛黄的老故事,觉得作者在讲世道。这些传说应当也是作者收集的,那就是老百姓在借民间传说讲世道了。这些故事啊,最适合夏夜纳凉时,长者把这些故事慢慢地讲给小辈们听。
民间传说中的景观与实际难免有些出入,比如断虹桥头刻的实物是石狮,故事里说是石猴(P67),铁影壁上的花纹是麒麟,可是说铁影壁故事的人把它说成是龙(P97),作者也细心地对此作了说明。读了这本书,不由得想起我读过的其他中国民间传说以及一些外国童话来,有些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这本书有的文风有点儿像叶君健译安徒生童话,不知道你们读时有没有这种感觉。
《北京的传说》这本书是金受申的作品。我觉得每一个城市的背后都有关于它自己的传说。而这些传说都来源于人们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说到作者呢,金受申是老北京掌故大家...
金受申是新中国建国前后的掌故大家、民俗学家、曲艺研究专家,对于北京风土人情有着广博的知识面,他写的《北京的传说》就是一本讲述北京民间故事冷知识的一本书,里面...
跟团外出旅游时,每到一处当地导游总会为我们这些游客讲解一下当地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以及故事传说。故事传说或许未必完全的真实,总是带有一些想象的成分在里面,但...
——评《北京的传说》 文/蓦烟如雪 这本《北京的传说》是重新再版的,之前听闻过,但是一直未曾翻阅,今天一看,却也有了另一番新解。 我其实对传说这样带有“神话”色...
来北京也有好多年头了,对北京的民俗传说了解的真不多,只在一些景点闲逛的时候,看到过简短的介绍。看了金受申先生的《北京的传说》,感觉北京城遍地都是故事啊,这就...
评论 0条
添加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