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看的第一本科幻类小说,以前大多看的是玄幻之类的网络小说。说实话,如果不是我马哥正在看,我可能不会把它从图书馆的架子上拿下来。不过,还好拿下来了。
我不知道科幻小说的定义是什么,
...
这是我看的第一本科幻类小说,以前大多看的是玄幻之类的网络小说。说实话,如果不是我马哥正在看,我可能不会把它从图书馆的架子上拿下来。不过,还好拿下来了。
我不知道科幻小说的定义是什么,
...
这是我看的第一本科幻类小说,以前大多看的是玄幻之类的网络小说。说实话,如果不是我马哥正在看,我可能不会把它从图书馆的架子上拿下来。不过,还好拿下来了。
我不知道科幻小说的定义是什么,但是如果不是我大脑里条件反射的把它当作一本科幻小说,我可能以为这是真事,可能会认为我们所在的世界正在被“世界毁灭者”一点点的进攻,侵蚀。我们与那里的“边界”会越来越近。
那四个冒险者就像是游离在异界的浮游物,奔跑,挣扎,消亡。那层屏障阻隔了她们与这个世界的一切联系。每个人都报着不同的目的加入这个第十二期斟探队的,然后从充满期冀,到对预计的失落,又到发疯般的想要逃离,到知道被欺骗后的迷茫,震惊,最后到生物学家作为第十一期和第十二期的最后一名遇难者独自完成这趟行程。她可能会迷失在荒凉的沙漠,也可能对自己发出“湮灭”的口令,又或者找到了边界……
作者留给读者巨大的可以发挥想象力的空间,有很多地方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我知道当生物学家看到一堆堆的日志叠加在一起,预想不到的人用生命写下的日志成为老鼠和蟑螂的食物时的心情,但我不知道怎么说出口,想像一下,如果当时是我的话,可能会…不过那不是我。
“这疯狂的世界就要将你占领:有外及里,逼迫你接受现实。”这大概就是对当时情景的最好描写了吧。
这本书应该也是对所有科研人员的一个致敬了,他们一代代不断的探索,挖掘,深入。即使没有一丝回报,还依然坚挺的向前迈进。每一个科学家,都应该是被人们记得的,即使他的实验日志也被一叠叠的堆放在满是蟑螂和老鼠的地窖里又或者连姓名也被禁止相互告知,但依然有人毅然决然的投入其中。
可能有人也会像生物学家一样“有些疑问假如迟迟得不到答案,便会把比毁掉。”
但,每一个人都应该被铭记。
书中的内容是一样的,也许每一个人读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各有各的看法吧。
2018.5.9
文/树鲸 【含剧透】 无名之人 "我"是一名研究过渡生态系统的生物学家,一位受催眠的勘探队员,一个新鲜的被感染者。 “我”也是一个女人,一位“寡妇”,一个携带着...
《湮灭》全书共分三册,只看了三分之一就来评论不太客观。但仅通过这一册,也已经可以看到这是一部具有鲜明特色的作品。因为获奖的原因,国内读者多将《湮灭》与《三体...
故事的背景大致是这样的 有一片未知的区域——x区域。 有一个管理这片区域的机构——南境局 南境局派了很多期勘探员进入,几乎都是全军覆没,就算有幸存者,返回后也...
万万没想到,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居然是最后那篇书评 著名作家郑重的书评,对郑重这个名字不熟悉,查了查,是被我奉为神作的《大明宫词》的编剧,这个编剧可是相当的厉害,...
2015年星云奖长篇获奖作品《湮灭》相较于以往星云奖长篇在国内获得的关注度要高那么一些,原因无他,与其一同竞夺该奖的国宝级科幻小说《三体》获得了当年的雨果奖...
评论 0条
添加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