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科学作为形而上的最终裁决标准,不仅否定了上帝在这个世界的存在,还同时否定了爱、恨与意义,这种思想中的世界,本来就与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天差地别。
科学的方法论是人们的双手创造出来的,
...
把科学作为形而上的最终裁决标准,不仅否定了上帝在这个世界的存在,还同时否定了爱、恨与意义,这种思想中的世界,本来就与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天差地别。
科学的方法论是人们的双手创造出来的,
...
把科学作为形而上的最终裁决标准,不仅否定了上帝在这个世界的存在,还同时否定了爱、恨与意义,这种思想中的世界,本来就与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天差地别。
科学的方法论是人们的双手创造出来的,因此无法涉及一些永恒的真理,我们建立科学理论,是为了组织和掌握这个世界,将各种现象局限在可控的范围内,科学的基础,就是各种现象的重复出现以及人为制造的客观性。这是很强的后盾,让科学有能力去建立并阐释各种关于物质和能量的主张,也但也让科学无法解释人类生命中存在主义的本能特性。人类生命本身就是独特的,主观的,无法预测的,也许在主持和研究重复出现的经验主义数据时,科学提供了最有用的方法,但另一方面,科学却无法用来解释人类生命中最为核心的方面:希望、恐惧、爱、恨、美、妒忌、荣誉、软弱、奋斗、痛苦和美德。
面对生命的界限,人人都会屈服。我想,进入这种过去完成时的人,应该不止我一个。大多数的梦想和抱负,要么被实现,要么被抛弃,无论如何都属于过去,而我的未来已经不是一架天梯,通往逐步升高的人生目标,而是一路平坦,铺陈为永恒的现在。金钱、地位,这一切的虚荣浮华,都像《传道书》里对其毫无兴趣的传道者所说的,不过是捕风而已。
今天搜索到了保罗14年初的文字,写在他去世前一年、诊断出癌症八个月的时候。 他描述了那段时间的经历,一个诊断过无数病人的医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CT扫描结果,他明...
与死神狭路相逢,又如何向死而生?——《当呼吸化为空气》读后感 眼泪一颗一颗地落下来,是在读到189页时,保罗用轻柔而坚定的声音,清楚明白地说:“我准备好了。” ...
每个人都曾思考过生存的意义,或多或少,角度也不尽相同。可我们都时常感到人生苦短无常,同时又感到过程沉闷苦痛,好像是奈保尔说过的吧:人们更害怕无聊。 本书的作者...
全世界只有万分之零点一二的人会在36岁前患上肺癌,保罗·卡拉尼什(Paul Kalanithi)是其中之一。当你读到这本书时,他已不在人世。 保罗的人生故事曾是一个励志的美...
(代译序) 我曾经因为一场意外,在医院度过了半年漫长的时光。病床上的我慢慢好转,却目睹了种种人间悲喜:喝醉闹事受伤后仍然大打出手,第二天又泪眼相向和好如初的夫...
评论 0条
添加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