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带着有限的美,透过一个小孔的距离,紧紧地揪住小女孩的眼球与心。狭小钥匙孔的另一端,也只是一个普通平凡,小有名气的作家,越是窥视,就越是显得特别,于是这有限的美被想象填充,扩张。窥视这种单方面的关注也许更能带给人亲近感,一种遥不可及毫无责任的亲近感,这种感觉稍微有点像养绿植,或者说是偶像崇拜。可是为什么要去窥视别人的生活呢?自己的生活就已经是千头万绪理不清。小女孩当时只有十五六岁,年轻作家的生活对她而言是一座美丽的热带雨林,她忍不住跌入了窥视以及幻想的深渊。那其他人呢?因为好奇,寂寞还是渴望连接呢?又或者是碰巧发现了窥视某个人可以给自己隐秘的新鲜感,于是便不费力气的看下去。
人若是对某个人或者某件事产生熟悉感以及亲近感,这几乎就给了这个人或者这个事物在她的生命中一个特别的位置,甚至是唯一的,举足轻重的位置。这相当于,一开始她只是在利用窥视满足自己的感官刺激,慢慢地她的思绪依附在被窥视的事物上,已经不会再有新鲜的刺激感,但她已经离不开了。所以小女孩的一生都在沉默地紧紧地依附于年轻作家,虽然作家心里只有一片模糊的影子。确实是很卑微,但作茧自缚也不需要批判。看似可惜的一生里,小女孩也
...
回应(0)
添加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