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国家宝藏》热播时,也饶有兴趣的看了几集。那一件件国宝背后的故事在众明星的演绎下,令人无不动容。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登场的第一件国宝《千里江山图》和之后的《洛神赋》。他们所呈现的意义不仅仅只是一幅画,更是中华艺术文明的承载与展现。
绘画艺术对于中华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汉字始于象形,而象形又含有图画之意,我们由此也可以认为,有关于中华文明的记载,其实是由绘画而始的。那么在几千年的中国绘画史中,绘画艺术又是如何传承和发展的呢?面对一幅传世的国画作品,我们又该如何去鉴赏,如何去体会它的精妙之处呢?
爱好中国绘画的人,应该大多都会知道陈师曾和他的《中国绘画史》。要知道说起来他可算的上著名的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齐白石的伯乐。这本《中国绘画史》是陈师曾先生1922年在济南主讲“中国美术小史”课程的讲座记录稿。他将中国的绘画史分为上古、中古、近世三个篇章来讲述,自伏羲造字之时开始讲起,直至清朝绘画结束。将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脉络、技法派别、以及绘画题材一一进行了细细梳理,全面细致的将整个中国绘画史呈现在绘画爱好者的面前。
对于艺术这东
...
回应(0)
添加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