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放个微信公众号的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IzHp16vWWF1M3ga0sNeEwg
一、缘起
听了魏坤琳(Dr. 魏)的直播,入手本书,我想系统地看看前沿的育儿理念是怎么样的。
二、背景
之前读过《教养的迷思》,里面的观点是——孩子的同学对孩子的影响最大,所以,挑选同学(学区房)才是家长最该关心的事儿。那除此之外,家长还能做些什么呢?不说赢在起跑线,至少得让孩子养成正确的三观吧。
三、那些我不知道的
1.如何表扬/批评孩子
(1)表扬
第一,表扬努力,而不表扬聪明;第二,表扬过程,而不是表扬结果;第三,表扬成长,而不是表扬表现。
努力是能达成的,天赋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成大器者,努力及运气(天赋算是运气的一种吧)缺一不可。但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大多数人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去拼天赋”。人生是场马拉松,从小应该灌输长跑概念,一时的成败不重要,重要的是面对成败的态度。
(2)批评
第一要告诉孩子哪里错了,第二不要放大错误行为,不要给孩子贴标签,第三要告诉他如何改正。
这也是学习的正确方式——对错误即时反馈,对事不对人,做出正确的示范。
指出错误,还要告诉孩子为什么错了,背后的道理是什么。不能给孩子定性,不能对孩子进行人身攻击——“你这人怎么这样?”“脏宝宝”“懒虫”“讨厌鬼”等描述不能用,会形成刻板印象,影响孩子的自信心。明确地告诉孩子怎么做才是恰当的,并时时演练,言传不如身教。
2.户外活动
(1)户外活动有利于防止近视
原理是户外活动能增加孩子接受光线的时间,促进视网膜释放多巴胺,多巴胺可以防止眼球变长从而保证眼球的正常发育。反之,在光线不足之处,视网膜会努力让眼球变长,最后会导致图像不能在视网膜上聚焦。
拼乐高和弹钢琴也易导致眼睛疲劳。
每天户外活动三个小时以上。
定期检查视力。
(2)户外活动有利于大脑发育
有氧运动能增加大脑的肥料——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大脑有了它,才能更聪明、更茁壮。
游泳和自行车是推荐的运动。
(3)提供丰富的环境
提供丰富的环境,可以不断刺激认知能力发展。经常被刺激的脑网络的突触会被增强,这就是“神经可塑性”,0-6岁孩子的神经可塑性最强。大脑也存在“用进废退”的情形,多用多灵光。
3.刻意练习
(1)不要把孩子推到恐慌区
所谓的学习区,就是“跳一跳,够得着”。
分解任务:把一个复杂或长期的学习任务分解一个一个小任务。
分散练习:在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方式练习,效果比特定时间重复练习要好。
(2)即时反馈
这就是为什么需要教练或老师。在很多事项上,家长就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家长不能把任务一甩,就自顾自地玩手机去了。家长得成为“教练”,即时反馈,起步不对后面就走歪了。
The steps you take dont need to be big , they just need to take you in the right direction. byJemma Simmons
(3)具体再具体
手把手,让孩子知道错在哪。评价细节,而不是只是口头告诉他错了(家长别偷懒)。否则,养成坏习惯再改就不易。模仿他人是人类的最强本领之一。
4.在情境中学习
(1)数学
比如给零花钱让孩子自己去购物,比如与孩子玩扑克牌。作真实的应用题,而非书上的应用题。
理解加减乘除背后的道理,比做对数学题更重要。
(2)物理
观察生活,动手实验,多问为什么。比如为什么苹果会掉下来?不是因为“万有引力”,而是因为地球拉了苹果一把。
5.情绪的处理
情绪问题不是小孩专有的问题,这也是成年人的问题。
情绪,是人类内置的底层操作系统。情绪与生俱来,功能是对环境做出快速反应,是“快捷方式”。
《头脑特工队》里有五个角色乐乐、怒怒、忧忧、怕怕、厌厌,它们各有各的作用。
既然情绪有利于我们生存,那我们为什么要“控制”情绪呢?或者说,情绪可以被“控制”吗?如果可以,那么该如何操作?
老虎(事实)——害怕(情绪)=逃跑
老虎(A事实)——已经经过驯化(B认知)——不害怕(C情绪)=不逃跑
Albert Ellis的ABC情感模型认为,人能通过改变对事件的看法影响情绪,从而控制行为。
魏坤琳的这本书里,提出了假装游戏、画大饼、冷聚焦三个做法。
当我们感到愤怒时,可以转换一下视角,想一想要是别人遇到同样的情况,他们会怎么解决;当我们想要放弃计划时,可以多畅想一下未来,对比一下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权重;当我们受到诱惑时,可以重新评价一下对事物的认知,从热情绪中抽离,冷静下来。
6.自控力
(1)给孩子自由裁量权,可以要求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特定任务。切忌不停唠叨甚至动手给孩子帮忙,否则孩子即便是完成了任务,也没有成就感,会感觉自己被控制了。
(2)事先告知没有完成任务的后果,让孩子有预期。没有完成任务,让孩子承担不利后果,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
7.故事
大脑天生爱故事。家长要给孩子讲故事,更要鼓励孩子主动编故事。故事是包藏价值观的特洛伊木马。
8.外语
学习外语是有窗口期的,儿童是学习外语的天才。
《The linguistic genius of babies》 from TED byPatricia Kuhl
上述TED的演讲者提到,在婴儿两个月时,由真人同时输入两种不同的语言,婴儿就已经能同时收集两种语言的语音了。
所以学外语
①趁早
②要真人互动
③浸入性学习——语言本质上是一种交流的工具,如果交流的效率高,则语言的存活也会持久。
9.音乐
(1)学习乐器促进合作,改善社交。
(2)学习乐器能延长语言学习的敏感区。
(3)学习乐器促进脑部的胼胝体发育。胼胝体是一束神经纤维,连接左右脑,让不同脑区协调合作。
10.习惯
形成一项习惯的时间要66天或者更多。关键是要让当事人有参与感、有动力去养成习惯。
四、育儿育己
育儿是一个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每个成人都是儿童的进阶版,如果你连儿童都搞不定,你还能在凌乱缤纷的成人世界中愉快玩耍吗?
但从另外一个方面看,儿童是超级学习机器,这个是成年人无法比拟的,王烁在《30天认知训练营》中问到:
你能像孩子一样专注吗?
能像他一样兴趣广泛吗?
能像他一样反复练习不觉枯燥吗?
能像他一样问到底吗?
能像他一样赤裸裸吗?
能像他一样重视反馈吗?
能跟他一样不要脸吗?
能吗?
回应(0)
添加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