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追风筝的人》第二次后,我又一次抹去了眼角的眼泪。这是到目前为止我读过最感动最感慨的书。作者在书中展现的有很多:70年代的阿富汗的淳朴民风、民族歧视及压迫、父亲对孩子那或严厉或隐忍的爱;当然,最令人感动的是阿里对父亲、哈桑对阿米尔那简直可以付出生命的忠诚。
在道德和感情上摇摆不定的阿米尔与生性纯良正直的哈桑几乎是两个对立面,而十二三岁的他们又正是年少轻狂、连善恶都不一定能完全辨别的年纪,他们的决裂,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必然的。
拉辛汗是对的,阿米尔对自己是严苛的,他极力争取父亲对自己的重视和喜爱,也在自己背叛了哈桑之后被负罪感压迫了数十载的漫长岁月。与他而言,那只风筝是宽恕和勇气,他必须追到它才能成为健全的人,成为他自我期许的人;他也必须追到它才能宽恕他自己,以及背叛了阿里的父亲。所以看到有书评说阿米尔最后决定拯救索拉博是出于对哈桑的兄弟之情,我是不认同的。这样的观点是片面的,经不起推敲的,只有阿米尔拯救了索拉博,他才能弥补当年他对哈桑的背叛,才能从负罪感中把自己拉出来。小说的最后,阿米尔或许是追到了那只风筝的,他终于对哈桑,对父亲,对自己有了交代。
同时,不知我们的生
...
回应(0)
添加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