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看到书名《瓶花之美》和封面的插花作品,还以为近似于日本的插花艺术。真正展卷阅读,才发现绝非如此。原来本书中所提出的“瓶花”,即中国传统插花,已经有了一千年的历史传承,其约定俗成的总
...初看到书名《瓶花之美》和封面的插花作品,还以为近似于日本的插花艺术。真正展卷阅读,才发现绝非如此。原来本书中所提出的“瓶花”,即中国传统插花,已经有了一千年的历史传承,其约定俗成的总
...初看到书名《瓶花之美》和封面的插花作品,还以为近似于日本的插花艺术。真正展卷阅读,才发现绝非如此。原来本书中所提出的“瓶花”,即中国传统插花,已经有了一千年的历史传承,其约定俗成的总称就是瓶花。作者追本溯源,查阅出这个称呼自北宋时就有了,很多诗词中都可见。此外还有记录南宋风俗的文字史料,显示出五月端午杭州家家户户都会插瓶花供养。清代的《红楼梦》里也有瓶花摆放的场景描写。由此可见,中国的瓶花是从北宋到清代一直都有的传统插花艺术。自近代以后,日本花道的盛行让很多人认为中国没有一脉相承的插花艺术,插花的流派也大多模仿日本,名称也多叫做“花艺、花道”。作者在第一章概说中提出详实的史料,就是为了正本清源,延续中国的传统插花艺术——“瓶花”。为什么他会如此“较真”?那是因为瓶花不仅涵盖了插花技艺,更多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是艺术与文化相融合的具体表象。“瓶花是每个人内心深处对植物,对花器,对环境的理解呈现出来的艺术。”
既然瓶花与日本花道不同,那到底哪里不同呢?怎样的中国插花才算好的呢?
作者也在概说中为我们做了解释。日本的花道虽然分流派不同,但基本都强调插花要有三大主枝,学习花道侧重技巧。而中国的插花没有日本插花的种种固定方式,而专注于趣和志。瓶花达到了幽人雅趣的境界,便是极好的。这样的解释颇有点武学中“无招胜有招”的意蕴,也难怪张谦德在《瓶花谱》中说“幽栖逸事,瓶花特难解。解之者,亿不得一。”
既然中国人对瓶花的审美要求如此之高,标准又比较抽象、空泛,如同古代的文学、诗画品评一般,我们现代要如何欣赏它,传承并代入日常生活中呢?随后的五章,作者就分别从花目、花器、宜称、插贮、滋养为读者介绍传统的瓶花,带领我们了解瓶花的历史,并从艺术的角度欣赏,如何插花。他认为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趣,一个是适。趣是“生趣”、“意趣”、“艺趣”,适包括“适其境”、“适其趣”、“适其道”。文中作者有深入浅出的解说,就不再赘述。后四章节令、屏俗、茶寮、典籍都与瓶花有很大的关系,例如花的时令、瓶花摆放的环境、相关文化的历史记载。阅读后更有利于我们从宏观多角度地了解瓶花的美,以及背后代表的文化雅韵。
从书中引用的史料可以看出,有关瓶花的描写和记录大多比较零散,作者治学严谨,从草蛇灰线的线索中抽丝剥茧,整理出瓶花的历史。通过解构瓶花的瓶、花、摆设等,从技艺的角度分析瓶花之美。还填充了大量文献资料,使读者进一步体会到这项艺术蕴含的传统文化魅力。他还进一步发扬光大,将传统瓶花引入现代生活之中,提出艺术生活化。文中的插花作品秉承了作者的理念,形态各异,但美始终贯穿其中。通过这本著作,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插花,并且在现实生活中实践起来,让美与传统得以走入寻常百姓家。
如同豆瓣读书中的其他人,初看到书名时并不以为然。以为不过是本生搬硬套的、拼凑而来的,或讲中华花艺的小书。好在耐住性子看了作者简介和豆瓣短评。这一看不要紧,购...
人的欲求会让人心迷失,而能让人心沉静下来的莫过于对艺术的兴趣与实践,徐文治先生的这本《瓶花之美——中国传统插花初探》全书读完,会让读者心有所向——繁杂的生活...
东方式插花崇尚自然,讲究优美的线条和自然的姿态,在中国甚至被列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夏商西周时期。瓶中花,水中月历来被代表了一...
瓶花,顾名思义,在瓶中插花。或称花艺、花道、插花。 居家之人,只要对生活情趣稍有追求,就会自发地买个器具,折取一二花枝,摆弄一番,在家里增添一抹雅致。想起我孩...
插花,作为一门艺术兴起于很久很久以前。插花,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比如存在于中国的古代传统。甚至,在日本跟其他古老传统的国家也有这样的艺术。在这本书里面更多的...
评论 1条
添加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