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看《随想录》很久,终于看了,这是第一本。书中很容易看出,十年不能写作的生涯给作者的心灵带来了重创,能再拿起笔时已是人事全非、身体状况每况愈下,许多篇目中都有对那段时期自己情况的回忆,是他一生中无法磨灭的印记,动辄就会想到。
今天(2017.12.30)去访了巴金故居,这系列书就是在这居所创作的。屋子是三层楼房,布置很是简朴,有许多的书,不禁感叹,其实再厉害的人,所需要的衣食住行也就那么一些,与普通人无异,想到现代人对房子的追求,感觉过于奢华的生活对人而言也许反而是种额外的负担,其实只要“足够”就可以了。看巴金老先生接待国内外宾朋的起居室也一样简朴,却仍可以想象他们当时在那里谈笑风生,那是智慧的交流,不是靠物质的堆砌。
老先生到1997年出版完《再思录》就不再有作品,能写作到90多岁已很不易,想到他在八几年的《真话集》中就屡屡提到身体有恙,已不太能拿笔写字。每个人都有生病时,只要想到自己病中的身体和精神状况,再联想到一位八旬老人病中还在勉力支撑着提笔写字,真为老先生对文学、人生的使命感、责任感而感动。
最后的集子是在一楼阳光房里完成的,那里现在还摆放着巴金先生完成集子时坐的轮椅,最后
...
回应(0)
添加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