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脉络:
1.心态
2.方法
3.技巧
4.应用
5.有哪些临界知识
成甲提出了“临界知识”,指经过深度思考后发现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仅有极少数属于临界知识。
他提出的知识管理就是通过对外部信息进行加工,提高我们改变认知或行动的速度。知识管理分为三个维度:一是数据管理,有关数据层面技巧,如保存、标签。二是信息管理,关注消化各个知识点。如读书笔记、学习方法、刻意练习等。三是底层规律,关心自己的认知深度。在大量知识沉淀基础上,形成抽象理解,掌握普遍规律,将以前知识用一根线串起来。
按照二八法则,提升认知效率,学习撬动临界知识。20%知识比80%有用,要用80%时间学习临界知识,而不是平均学习。
人一生需要学习三个级别的课程:一是公共基础课:执行能力。二是专业必修课:专业能力。三是通用必修课:结构能力。
一是比如时间管理、资料保存、沟通礼仪
二是比如选定专业,在这个领域里,要跨学科地思考、解决问题,一个人活成一支队伍
三是掌握临界知识,认知食物更加底层的结构和规律。如毛《论持久战》对中日战争的底层分析。
读书笔记记什么?
不仅摘录名言,而是描述读书后受启发的内容,这些启发和我过去的那些经验相关。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反思不是总结。总结是对结果的好坏进行分析;反思对产生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反思的实质是对假设进行校正。如何反思?可参照富兰克林日记分析,对标管理分析法。照着准备好的对标,每天反思。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是来自年龄,甚至不是来自经验,而是来自经验总结、反思和升华的能力。
提高反思能力的三个办法:
1.从小事反思,深入突破
2.把生活案例化处理
3.培养记反思日记的习惯
刻意练习的核心假设是,尽管高水品是训练出来,但是关键在于受训者必须通过训练掌握更高级的心理表征,才能真正有突飞猛进的进步。心理表征是指我们的大脑在思考问题时对应的心理结构。如下象棋有人看车马炮,有人看的是走势。
心理表征可用元认知理解。元认知是对我们的思考过程的思考。刻意练习,就是提高元认知能力的过程。人在元认知上的差别表现为认知效率与认知深度的差别。元认知与临界知识,一个是思考的过程,一个是思考的工具。
如何应用临界知识?
1.借助外部资源掌握临界知识
2.刻意练习掌握临界知识
以经验积累的角度练习都是低效工作。如写稿件、领导审、再修改。尤其是利用工具书模板撰稿写作的方式,量的积累只能是提升技术效率,不能提升认知效率。刻意练习必须关注两点:一是抓住问题的本质进行训练。二是大量地持续训练。
回应(0)
添加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