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幼我们被教导把问题加以分解,把世界拆成片片断断来理解,这显然能够使复杂的问题容易处理,但是无形中,我们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全然失掉对“整体”的连属感,也不了解自身行动所带来的一连串后果。于是,当我们想一窥全貌时,便努力重新调整心中的片段,试图拼凑所有的碎片,而这个是指白费力气。就像试着重新组合一面破镜子的碎片,想要看清镜中的真像。经过一阵子的努力,我们甚至干脆放弃一窥全貌的意图。
系统思考的5项修炼:
1)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不断厘清并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地观察现实
2)改善心智模式(Improving Mental Models):改变自己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或甚至图像、印象
3)建立共同愿景(Building Shared Vision):凝聚,并坚持实现共同愿景,拥有共有的目标、价值观
4)团体学习(Team Learning):团体的集体智慧高于个人智慧ituanti拥有整体搭配的行动能力
5)系统思考(Systems Thinking)
真正的学习,设计人之所以为人此一意义的核心,透过学习,我们重新创造自我。透过学习,我们能够做到从未能做到的事情,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及我们跟它的关系,以及扩展创造未来的能量。事实上你我心底都深深地渴望这种真正的学习。组织为适应与生存而学习,虽然是基本而必要的,但必须与开创新性的学习结合起来,才能让大家在组织内由工作中活出生命的意义。
在一个开放的社会中,企业是创新之所在,他们有公共部门所缺乏的实验和创新的自由。而且大多数企业的实验与创新,基本上都要接受市场严格的考验,方得以保存。
7项学习智障:
1)局限思考
2)归罪于外
3)缺乏整体思考的主动积极
4)专注于个别事件
5)煮青蛙
6)从经验学习的错觉
7)管理团队的迷思
企业中的管理团队常把时间花在争权夺利,或避免任何使自己失去颜面的事发生,同样佯装每个人都在为团体的共同目标而努力,维持一个组织团结和谐的外貌。为了符合这样的团队形象,他们设法压制不同的意见;保守的人甚至避免公然谈及这些歧见,而共同的决定更是七折人扣下的妥协——反映每一个人勉强能接受的、或是某一个人强加于群体的决定。如有不一致,通常是以责备、两极化的意见呈现出来,而无法让每个人摊出隐藏的假设与经验背后的差异,使整个团队能够学习。
大部分的管理团队都会在压力之下出现故障,团队对于例行的问题可能有良好的功能,但是当遭遇到使人感到威胁与困窘的复杂问题时。
关于问题认识的法则:
1)今日的问题来自昨日的解
2)愈用力推,系统反弹力量愈大
3)渐糟之前先渐好
4)显而易见的解往往无效
5)对策可能比问题更糟
6)欲速则不达
7)因与果在时空上并不紧密相连
8)寻找小而有效的高杠杆解
9)鱼与熊掌可以兼得
10)不可分割的整体性
11)没有绝对的内外(竞争者、市场改变或者政府不一定是外部原因,从系统思考的角度来说更应该是内部原因)
心灵的转换:
1)从看部分转为看整体
2)从把人们看作无助的反应者,转为把他们看作改变现实的主动参与者
3)从对现况只作反应,转为创造未来(解决细节性复杂问题的方法同时解决动态性复杂问题)
4)观察一连串的变化过程,而非片段的,一幕一幕的个别事件
追求自我超越的第一要件是忠于自己的愿景,第二要件是忠于真相
很多人心中都有限制自己创造力的矛盾。其中较为常见的是,相信自己没能力实现真正在乎的事情。另一种障碍,是认为自己不够资格得到所想要的。我们应到时时警惕自己不要掉入这两个陷阱之中,并且让阻碍创造及实现愿景这股强大的、结构性的负面力量,在我们心灵、智慧的强光照射下无所遁形。
对付“结构性冲突”力量有3种方法,每一种都有其缺失与限制:
1)消极的让愿景被侵蚀
2)操纵冲突(制造负面愿景来威胁),实际上我们不能一辈子生活在压力和恐惧之中 ,一辈子害怕失败,这样会损害自己的身心。
3)意志力(全神贯注地去击败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所有形式的抗拒力),这种方法被很多成功人士运用,但是这中犯法也存在缺陷:
1、可能它所造就的是一种没有效率的成功:当我们成功的时候,会发现自己精疲力竭。
2、把自己事业成功的意志力用在家庭中,这样不断不管用,还破坏了婚姻及与子女的关系。
3、意志力的运用并不能改变背后的结构性冲突,特别是潜在的无力感并没有真正去除。比如个人及家庭的不和谐关心,或是心灵的不安宁。
自我超越的修炼:
1)建立个人“愿景”
2)保持创造性张力
3)看清结构性冲突
4)诚实地面对真相
5)运用潜意识
诚实地面对真相不是指追求一项绝对的真理或追究万有之本源;而是根除看清真实状况的障碍,并不断对于自己心中隐含的假设加以挑战。也就是不断加深我们对时间背后结构的理解以及警觉。自我超越层次高的人,对于自己行为背后的结构性冲突,特别能够看得更清楚。
潜意识对目标明确的焦点有较佳的回应能力。如果我们不能明白分辨阶段性目标与终极目标,潜意识就无法区分轻重缓急和对准交掉。另外,对目标做明确的选择也同样重要。只有经过选择,潜意识的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培养潜意识最重要的是,它必须契合内心所真正想要的结果。愈是发自内心深处的良知和价值观,愈容易与潜意识深深契合,或甚至有时就是潜意识的一部分。
系统思考能够彰显自我超越更为精致的几个构面:
1)融合理性与直觉
2)看清自己跟周遭世界是一体的
3)同理心
4)对整体的使命感
练习心智模式基本技巧:
1)辨认“跳跃式的推论”(leaps of abstraction):留意自己的思维如何从观察跳到概括性的结论(这种结论往往不可靠,未经检验,经常把假设当作事实)
2)练习“左手栏”(left-band column):写下内心通常不会说出来的话
3)兼顾探询与辩护(balandcing inquiry and advoacy):彼此开诚布公探讨问题的技巧。
在进行兼顾探询与辩护修炼时,牢记以下准则:
在辩护你的看法时:
1)要使自己的推论明确化
2)鼓励他人探究你的看法
3)鼓励他人提供不同的看法
4)主动探入探询他人不同于自己的看法
在探询他人的看法时:
1)如果你是在对他人的看法作假设,清楚叙述你的假设,并承认它们是假设
2)叙述你的假设所依据的原始资料
3)如果你对他人的反应并不是真的有兴趣,那就不要问问题
当你陷入僵局时(他人不再敞开心胸探询他们自己的看法):
1)询问什么样的资料或逻辑可能改变他们的看法
2)询问你们是否可能共同设计一项能够提供新资讯的实验或其它的探询方式
当他人对表达看法,或实验其他代替方案犹豫不决时:
1)鼓励他人或自己努力思考:以开放的态度交流
2)如果彼此都有意愿,设计其他的方式来克服这些障碍
深度汇谈的目的,在于揭露我们思维的不一致性,这种不一致性的起因有3:
1)思维拒绝周遭任何交流加入
2)思维停止追求真相,而像已设定好的程式,下了指令便不假思索地进行
3)思维所面对的问题,正源于它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模式
有效的深度汇谈,有3个必要的基本条件:
1)所有参与者必须将他们的假设“悬挂”在面前
2)所参与者必须视彼此为工作伙伴
3)必须有一位“辅导者”来掌握深度汇谈的精义与架构
演练(具体的练习)->原理(指引的概念)->精髓(修炼纯熟的人所处的境界)
评论 5条
查看全部5条回复·打开App 添加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