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这本书应该取名为《闲聊美国热点话题》或者《民主社会之优越》更合适些。
因为从来没有看过刘瑜的专栏,也或者偶尔看过她的专栏而没有留意,对于这本书,失望。
文笔是不错的,也有一些睿智掩藏其中。作为一个自由主义的传播者,并不很偏激,甚至有些八面玲珑,也许是言论环境使然。
不过,这不是我想要的书,或者说,压根文不对题。
期望的这本书,是对一个民主相对成熟国家有多角度的思考,对美国民主思想与实践有细致的观察,对中国当前的民主政治实践,有一定的指导,至少有些借鉴的意义。
找不到!读过此书,除了崇洋主义者、自由主义的幻想者可能得到部分意淫的快感之外,你找不到任何真正关心的细节。
这些文字,坐在太平洋东岸的家里看看电视、读读网文,就可以写得很多,只不过作者在那里呆了七年,说出来就似乎更有底气,因此叫观察,这个观察,只大概相当于中国官僚的考察团,名为考察,只不过是旅游而已。
作者既没有任何深入到美国人民主生活的观察、也没有任何参与到中国人的民主生活,既不知道人家民主的细节,也不知道中国人需要哪些民主的细节,谈什么观察,说什么细节?
我对这本书的全部正面评价在于它激起一部分人对于美好的民主生活向往,与琼瑶的爱情小说价值相当。
其实,我们非常需要民主,需要民主的细节。
一个社区,成立业主委员会是政策鼓励的,绝大多数成立不起来,成立起来的,又有相当一部分内部闹矛盾,运作不下去。美国的社区组织是如何建立?如何设立规则?如何规范规则的执行?哪些方面需要更需要法律支持、政府支持?
村村有村官,全是海选的,却还是有很多土皇帝,财务失去监督,重大问题不召开村民大会。美国受教育层次低的乡村组织,他们是如何运作的?
国企工会党委副书记兼任,私企自由成立,也是受鼓励的,可是,基本成立不起来,成立起来的,有的反倒成了资方或者政府的助理,美国基层工会组织如何运作?
等等等等
我们的乡村选举、私企工会、基层居委会、基层人大代表乃至大学学生会组织,固然仍有专政体制的严重制约,但一方面他们至少表面上受到政策鼓励,另一方面实践中也绝非无可作为。
一个政府放任的业主委员会和一个私企工会都是一片混乱的时候,我们太需要民主的细节了。
期待真正的细节。
评论 46条
查看全部46条回复·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