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先生的经历
1952.5 北京出生
1958-1967 北京学习,经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
1968-1971 云南兵团劳动
1971-1973 山东青虎山插队
1973-1977 回北京做了工人
1978-1982 经过高考,考入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经济系
1982-1984 中国人民大学任教师
1984-1988 美国匹兹堡大学研究生,期间并获硕士学位
1988-1990 北京大学任讲师
1991-1992 中国人民大学任讲师
1992-1997 辞职,自由撰稿人
1997.4 突发心脏病去世
但是这本《沉默的大多数》中,王小波先生推崇了罗素先生的很多言论,也引用评论了不少自己阅读过的书籍,国外书籍较多,可见留学期间国外的作品令他印象深刻。
在此把他引用的书籍罗列一下
国内:
曹雪芹《红楼梦》
阿城《棋王》
作家出版社《南方来信》(越南人民抗美救国读物)
王方名《逻辑探索》(王小波父亲的作品)
徐迟《哥德巴赫猜想》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
马寅初《新人口论》
施耐庵《水浒》
贾平凹《废都》
王力雄《渴望堕落》(王小波先生持反对态度)
段成式《酉阳杂俎》(you yang za zu)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国外:
萧伯纳《巴巴拉少校》(音乐剧本)
《英国佬的另一个岛》
君特·格拉斯《铁皮鼓》
《肖斯塔科维奇回忆录》(人物传记)
安徒生《光荣的荆棘路》
C.P.斯诺 《两种文化》
杜拉斯《情人》
奥维德《变形记》
茨维格《象棋》
柏拉图《理想国》
托马斯·莫尔《乌托邦》
布罗代尔《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
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捕风捉影》
罗素《幸福之路》:“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
罗素《西方哲学史》
罗素《权力论》
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
感谢萧伯纳、马克·吐温、卡尔维诺、杜拉斯等写了好书的作者。
评论 5条
查看全部5条回复·打开App 添加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