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材这样评价说:小说尖锐的批判了一个被资产阶级虚荣心腐蚀而导致丧失青春的悲剧形象。
多么CCTV啊~
我没有这么高深的觉悟,只是纳闷,哪个漂亮女孩子不愿意趁着最美的青春留下最美好的回忆呢?这也值得批判?
感慨最深的却是:曾经,我们都会把自己幻想成是公主,是天使,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以为那些凡尘琐事离我们很遥远很遥远,原来,在生活面前,珍珠蜕变成死鱼眼睛,其实很简单~
上小学时,爸爸给我买了一套世界著名短篇小说,我还清楚的记得,其中《项链》,是我只读过一遍,却印象最深刻的一篇。 小学时的我,显然是没有什么批判意识的,我不知...
意大利作家莫拉维亚的一个短篇小说里有这样一个情节:小姑娘站立在百货店橱窗外,久久凝视着那顶报价昂贵的礼帽。爷爷说:我们回家吧,它对我们这样的人家来说...
她为虚荣付出了代价,这是那时候大人灌输给我们的想法吧。现在看呢,她不偷不抢不蒙不骗,依靠劳力付清了这巨大的债务,多么有毅力!
要是放在二十岁的我读完这部作品,会觉得女主角罪有应得,没有那样的家底还爱慕虚荣,想要上流社会的光彩夺目的生活。结果弄丢了项链,整日惴惴不安,牺牲一生节衣缩食...
评论 21条
查看全部21条回复·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