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他“暴得大名”以后,几十年间“始终是学术文化界的一个主意的焦点”,无论是誉是谤,不管是追随、发挥、商榷、批评或反对,在众多领域里“几乎没有人可以完全忽视他的存在”。这是怎样一个“存在”呢?我想,有没有他的哲学史、文学史和小说研究等“诗文集”固然大见轻重,即使没有这些,胡适依然是那个“胡适”。 引自 十二、余论:尝试梦想
他早年在《非留学篇》中就强调出国留学是以不留学为目的:“留学乃意识缓急之计,而振兴国内高等教育,乃万世永久之图。”如果后者不能成功,则学子不得不长期留学,将“永永北面受学称弟子国”,而“神州新文明之梦,终成虚愿耳”。近日两岸留学仍是正途,此岸尤趋之若鹜;则至少在这一层面,“神州新文明之梦”,的确也还是梦。 引自 十二、余论:尝试梦想